波底斜阳红湿,绝胜彩笔新题。
意思:波底斜阳红湿,绝胜彩色笔新题。
出自作者[宋]喻良能的《书赵德庄词后》
全文赏析
这首诗《老眼看书成雾,介庵墨妙金篦》是一首对著名书法家米芾的书法艺术的赞美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欣赏米芾的书法时,深感其笔触如雾,仿佛能穿透纸张,而米芾的书法艺术则如金篦一般,能拨开眼前的迷雾,给人以清晰和智慧。
首句“老眼看书成雾”表达了作者年老视力衰退,看书需要贴近书本才能看清楚,这正是作者对米芾书法的赞美之情的铺垫。而“介庵墨妙金篦”则形象地比喻了米芾的书法如一把金篦,能拨开眼前的迷雾,给人以清晰和智慧。
“波底斜阳红湿,绝胜彩笔新题。”这两句则进一步赞美了米芾的书法艺术。前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水面上的余晖如彩笔描绘般美丽,但相比之下,却不如米芾的书法那样给人以深刻和持久的印象。这两句诗将米芾的书法艺术描绘得如诗如画,生动形象。
整首诗运用了比喻和描绘的手法,将米芾的书法艺术比喻为金篦、红湿的夕阳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米芾书法的魅力。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米芾的书法与彩笔新题进行对比,突出了米芾书法的独特和优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米芾书法艺术的诗篇,通过比喻、描绘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米芾书法的魅力。同时,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年老视力衰退时仍能欣赏到如此优秀的书法艺术的感慨和赞美之情。
相关句子
- 彩笔无题处。-- 出自《点绛唇·寂寂珠帘》作者:[元]刘秉忠
-
彩笔题诗。-- 出自《减字木兰花·春酲拚却》作者:[宋]侯置
- 彩笔慵拈。-- 出自《柳梢青·风佩珊珊》作者:[宋]丘崈
- 彩笔风流未少。-- 出自《角招 故园旧有老梅数树,自庚午至庚辰,十》作者:[元]邵亨贞
- 彩笔风流未少。-- 出自《角招 故园旧有老梅数树,自庚午至庚辰,十》作者:[元]邵亨贞
- 挥彩笔,展红绡。-- 出自《鹧鸪天·诗变齐梁体已浇》作者:[宋]刘克庄
- 簪彩笔,照金莲。-- 出自《鹧鸪天·间世麒麟降自天》作者:[宋]仲并
- 斜阳迥迥。-- 出自《齐天乐 乙未暮,钱素庵见和前韵,再歌以谢》作者:[元]邵亨贞
- 风送入斜阳。-- 出自《诉衷情·孤城寒角韵悠》作者:[元]丘处机
- 斜阳又下。-- 出自《齐天乐 戊戌冬初,领省檄,会无锡州将李正》作者:[元]邵亨贞
- 斜阳暮。-- 出自《点绛唇·古寺萧条》作者:[元]刘秉忠
- 斜阳又下。-- 出自《齐天乐 戊戌冬初,领省檄,会无锡州将李正》作者:[元]邵亨贞
- 斜阳迥迥。-- 出自《齐天乐 乙未暮,钱素庵见和前韵,再歌以谢》作者:[元]邵亨贞
- 芳草斜阳路。-- 出自《点绛唇·分袂情怀》作者:[宋]陈允平
- 帆影斜阳里。-- 出自《贺新郎·帆影斜阳里》作者:[宋]黎廷瑞
- 芳草斜阳笛。-- 出自《点绛唇·绿染春波》作者:[宋]李莱老
- 斜阳目断。-- 出自《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作者:[元]陆留
- 教寻波底香。-- 出自《菩萨蛮·玉纤闲捻花间集》作者:[宋]翁元龙
- 共寻波底月。-- 出自《霜天晓角·欢娱电掣》作者:[宋]姜特立
- 波底斜阳红湿。-- 出自《谒金门·休相忆》作者:[宋]赵彦端
- 白鸥波底五湖天。-- 出自《西江月 渔父》作者:[元]白朴
- 青山倒卧沧波底。-- 出自《月夜船行入资州》作者:[宋]范祖禹
- 波底峥嵘沈翠影。-- 出自《重建羊侯祠和王原叔句》作者:[宋]连庠
- 红湿海棠雨。-- 出自《祝英台/祝英台近》作者:[宋]柴望
- 红湿秋千柱。-- 出自《千秋岁·送春归去》作者:[宋]周紫芝
- 照水斜阳红湿。-- 出自《谒金门·归鸟急》作者:[宋]袁去华
- 一杼霞绡红湿。-- 出自《闻鹊喜 吴山观涛》作者:[宋]周密
- 晨光绝胜。-- 出自《减字木兰花·雨馀还览》作者:[宋]倪偁
- 绝胜溪边月下看。-- 出自《减字木兰花·灯前初见》作者:[宋]袁去华
- 绝胜蒲团夜坐禅。-- 出自《谢朱元晦寄纸被》作者:[宋]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