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五月十日雨中饮》 一饮眼目光,再饮言语迟。

一饮眼目光,再饮言语迟。

意思:喝一眼目光,再喝酒说话慢。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五月十日雨中饮》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梅雨起兴,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梅雨如乱丝,梅生抱愁,诗人以梅雨衬托出他的愁闷。妻子理解他的心情,以酒解闷。他欣赏竹笋,酒色变青,精神也为之一爽。喝到三杯时,已颓然兀坐,自感衰老,但鸟儿鸣叫,引头闯深枝,又使他感到生活仍有乐趣。最后,他想到自己穷困,无法买酒,但能自得其乐,不失旷达本性。 诗中描绘了梅雨、竹笋、鸟鸣等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自我调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情感和自然景象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悠然自得的气氛。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此外,诗人还通过引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如希望像古人那样,车旁挂鸱夷(一种酒具),表现出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梅天下梅雨,绥绥如乱丝。
梅生独抱愁,四顾无与期。
妻孥解我意,草草陈酒卮。
槛外百竿竹,新笋高过之。
竹色入我酒,变作青琉璃。
一饮眼目光,再饮言语迟。
三饮颓然兀,左右叹我衰。
有鸟从东来,引头闯深枝。
发声醒我醉,提壶美无疑。
典衣不直钱,唯是布与絺。
安得如古人,车傍挂鸱夷。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言语

    读音:yán yǔ

    繁体字:言語

    短语:讲 说 开口 张嘴 操 出口 道 开腔 叙 提 说道 云 谈 唠 摆 曰 称

    英语:speech

    意思:

  • 目光

    读音:mù guāng

    繁体字:目光

    英语:sight

    意思:
     1.眼睛的光芒。
      ▶柳青《铜墻铁壁》第十九章:“用他那睿智的炯炯目光,兴奋地望着两边一片无边的农民群众的淳朴的脸庞。”

  • 眼目

    引用解释

    1.眼睛。《后汉书·袁敞传》:“识其状貌,伤其眼目。”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自后所患眼目,不曾再发疼痛。”《儒林外史》第二九回:“琉璃塔金碧辉煌,照人眼目。” 冰心 《往事(二)》一:“图画的色彩也加倍鲜明,动摇了我们的心灵与眼目。”

    2.眼力;见识。 宋高宗 《翰墨志》:“况流传歷代之久,贋本杂出,固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