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夏夜》 毒暑弥三伏,微凉起二更。

毒暑弥三伏,微凉起二更。

意思:毒热弥三伏,微凉起二更。

出自作者[宋]毛滂的《夏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毒暑弥三伏,微凉起二更。
月窗风竹乱,涸渚露荷倾。》是一首描绘夏日夜晚景色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夜的独特魅力。 首句“毒暑弥三伏”直接描绘了夏日的酷热,预示了接下来的诗篇主题——炎热的夏天。第二句“微凉起二更”则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这里的“二更”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夜深人静,凉意渐生,为接下来的景色描绘定下了基调。 “月窗风竹乱,涸渚露荷倾。”这两句描绘了月下风竹、水边露荷的景象,充满了夏夜的清新和宁静。“乱”字生动地描绘了风动竹林的场景,似乎可以听到竹叶在微风中摇曳的声音;“倾”字则描绘了露荷在月光下的姿态,显得格外清丽。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描绘的画面富有诗意,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夏夜之中。诗中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热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夏日夜景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夜的独特魅力,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清新的夏夜之中。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毒暑弥三伏,微凉起二更。
月窗风竹乱,涸渚露荷倾。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三伏

    读音:sān fú

    繁体字:三伏

    英语:dog days

    意思:
     1.即初伏、中伏、末伏。农历夏至后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 毒暑

    读音:dú shǔ

    繁体字:毒暑

    意思:酷暑。
      ▶《北齐书•厍狄干传》:“﹝干﹞以家在寒乡,不宜毒暑,冬得入京师,夏归乡里。”
      ▶唐·白居易《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诗:“骄阳连毒暑,动植皆枯藁。”
      

  • 二更

    读音:èr gēng

    繁体字:二更

    意思: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又称二鼓。
      ▶《南史•儒林传•沈洙》:“梁代旧律,测囚之法,曰一上,起自晡鼓,尽于二更。”
      ▶唐·王维《秋夜独坐》诗:“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