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绶傍腰新,关东县欲春。
意思:花丝带沿腰新,关东县想春天。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一位县令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县令的敬仰之情。
首联“花绶傍腰新,关东县欲春。”描绘了这位县令的服饰和形象,以及他即将迎接春天的到来。花绶是古代官员的腰带,这里用来象征官员的身份。新近的腰带象征着这位县令刚刚上任,充满了新的希望和活力。关东县欲春则表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也暗示着这位县令即将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
颔联“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表达了这位县令对工作的厌倦和对过去的怀念。科斗是古代书籍上的字,这里用来象征旧书。这位县令对旧时的书籍已经厌倦,想要离开旧时的阁楼,去迎接新的生活和挑战。这也暗示着这位县令是一个有追求、有抱负的人,愿意接受新的挑战,不断进步。
颈联“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描绘了这位县令所处的环境和景色。虞坂是古代的一条道路,这里用来象征艰难的道路。条山是当地的山峰,这里用来象征当地的环境。这两句诗表达了这位县令在艰难的环境中工作,但仍然坚持下去,为当地的人民服务。
尾联“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县令的祝福和期待。作者相信这位县令会有知己和朋友,能够得到支持和帮助,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最后一句“坦腹向平津”是一个典故,指的是韩信在未得志时曾在淮阴河边向漂母求食,后比喻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也暗示着作者对这位县令的期待和祝愿,希望他能够得到真正的机会和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县令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县令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祝福和期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也展现了一个官员应有的品质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