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三》 延陵腰利剑,上国使初通。

延陵腰利剑,上国使初通。

意思:延陵腰利剑,上国使初通。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咏史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士携带利剑,出使上国的英勇形象,表达了诗人不畏生死,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首联“延陵腰利剑,上国使初通”,以“延陵”借指诗人自己,展现了诗人身佩利剑,出使上国的英勇形象,表现出诗人的胆识和气概。颔联“待我周游遍,逢群遣奠终”,表达了诗人欲遍历天下,为民除害的决心,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颈联“晶荧击高树,萧瑟动寒风”,以景衬情,通过描绘利剑的锋利和寒风的萧瑟,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英勇无畏。尾联“谁敢欺生死,苍苍照尔衷”,以问句作结,表现了诗人不畏生死,忠心报国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豪迈,通过描绘诗人的形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忠诚之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延陵腰利剑,上国使初通。
待我周游遍,逢群遣奠终。
晶荧击高树,萧瑟动寒风。
谁敢欺生死,苍苍照尔衷。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延陵

    读音:yán líng

    繁体字:延陵

    英语:Yanlin

    意思:
     1.古邑名。
      ▶春秋·吴邑,公子季札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江苏·常州市。
      ▶《公羊传•襄公

  • 上国

    读音:shàng guó

    繁体字:上國

    英语:Kaminokuni

    意思:(上国,上国)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
      ▶《左传•昭公十四年》:“夏,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

  • 利剑

    读音:lì jiàn

    繁体字:利劍

    英语:sharp sword

    意思:(利剑,利剑)
    锋利的剑。
      ▶《公羊传•宣公六年》:“吾闻子之剑,盖利剑也。子以示我,吾将观焉。”
      

  • 国使

    读音:guó shǐ

    繁体字:國使

    意思:(国使,国使)
    受国家委派、代表国家而出使他国的使者。
      ▶《周礼•秋官•象胥》:“﹝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
      ▶郑玄注:“谓蕃国之臣来覜聘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