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意呈邻几吴充》 筠笼卖红莲,莎阶坠丹枣。

筠笼卖红莲,莎阶坠丹枣。

意思:箔笼卖红莲,莎阶坠入红枣。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秋意呈邻几吴充》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清凉的秋景为描绘对象,通过对凉风、红莲、莎阶、丹枣、疏疏的日头、扇子、蝉声、西风树、乱飞的燕子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暑热消散的欣然喜悦,以及对于岁月流转、季节更替的淡然自若。 首联“新凉入闾巷,旧暑何人扫”,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暑气消散、凉意渐生的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同时,这句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往昔暑热的回忆,对今昔的对比,深化了诗的主题。 “筠笼卖红莲,莎阶坠丹枣”这两句描绘出乡村特有的景象,红莲和红枣都是秋季特有的景物,它们的出现进一步烘托出了秋天的氛围。 “蕉衫日以疏,纨扇安能好”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季节更替、岁月流转的主题。蕉衫和纨扇都是夏季的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都已经不再属于夏季,这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蝉悲西风树,燕乱斜阳草”两句,以动衬静,以声响衬托出秋日的寂静。蝉在西风中悲鸣,乱飞的燕子在斜阳下乱飞的草地上,这种景象更加强调了秋日的静谧和深远。 “此意属渊明,篱边几樽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以及对陶渊明的敬仰。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正是陶渊明所倡导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乡村秋景图,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淡然自若,以及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敬仰。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丰富,主题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新凉入闾巷,旧暑何人扫。
筠笼卖红莲,莎阶坠丹枣。
蕉衫日以疏,纨扇安能好。
蝉悲西风树,燕乱斜阳草。
此意属渊明,篱边几樽倒。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红莲

    读音:hóng lián

    繁体字:紅蓮

    意思:(红莲,红莲)

     1.红色荷花。
      ▶南朝·梁元帝《采莲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
      ▶唐·王维《山居即事》诗:“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筠笼

    读音:yún lóng

    繁体字:筠籠

    意思:(筠笼,筠笼)

     1.罩在火炉上的竹笼。
      ▶北周·庾信《对烛赋》:“莲帐寒檠窗拂曙,筠笼熏火香盈絮。”
      ▶倪璠注:“筠笼,竹火笼也。”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