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魏博田兴尚书听嫂命不立非夫人诗》 魏博田尚书,与礼相绸缪。

魏博田尚书,与礼相绸缪。

意思:魏博田尚书,与礼相亲热。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魏博田兴尚书听嫂命不立非夫人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古代礼仪和道德的赞美,以及对一位高尚人物的描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君子耽古礼,如馋鱼吞钩。昨闻敬嫂言,掣心东北流。”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古代君子对古代礼仪的热爱,就像一条鱼被钩上的美味吸引,无法自拔。这里的“耽”字用得巧妙,既表达了君子的沉迷,又表现了其对古代礼仪的热爱和执着。接着,“昨闻敬嫂言”一句,诗人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描述了这位君子在听到有关古代礼仪的故事时,内心被深深触动,仿佛被吸引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像一条鱼被钩上的美味吸引,无法自拔。 “魏博田尚书,与礼相绸缪。善词闻天下,一日一再周。”这几句诗描绘了这位高尚人物的具体形象,他是一位魏博尚书,对古代礼仪非常熟悉和热爱。他的言辞非常得体,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他的高尚品德和深厚的学识。他的言辞被天下人所称赞,每日都能传遍整个国家。这里的“绸缪”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这位尚书对古代礼仪的深入理解和热爱,“一日一再周”则表现了他的影响力之大,每日都能让更多的人受到他的影响和启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赞美了古代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这位高尚人物的品德和影响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子耽古礼,如馋鱼吞钩。
昨闻敬嫂言,掣心东北流。
魏博田尚书,与礼相绸缪。
善词闻天下,一日一再周。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绸缪

    解释

    绸缪 chóumóu

    (1) [bind tightly]∶紧密缠缚

    绸缪束薪。——《诗·唐风·绸缪》

    (2) [be sentimentally attached]∶缠绵;

  • 尚书

    读音:shàng shū

    繁体字:尚書

    英语: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意思:(尚书,尚书)
    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为少

  • 礼相

    读音:lǐ xiāng

    繁体字:禮相

    意思:(礼相,礼相)
    古代司赞礼之官。
      ▶《礼记•内则》:“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

    解释:1.古代司赞礼之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