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意思: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

出自作者[近代]丘逢甲的《春愁》

全文创作背景

丘逢甲的《春愁》创作背景是**中日甲午战争和中国战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丘逢甲得知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后,愤怒不已,刺破手指血书“拒倭守土”。他组织台湾士绅和义军抗日,但因得不到外援而失败。回到广东后,他在《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时,痛感国事,写下了这首《春愁》,表达了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日本侵略者以及腐朽无能的清政府的痛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作者介绍 丘逢甲简介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祖籍广东镇平(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1895年5月23日,任义勇军统领;1895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参与许雪秋筹划的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

关键词解释

  • 惊心

    读音:jīng xīn

    繁体字:驚心

    英语:soul-stirring

    意思:(惊心,惊心)

     1.惊惧的心境。
      ▶《战国策•楚策四》:“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

  • 往事

    读音:wǎng shì

    繁体字:往事

    短语:明日黄花 史迹 历史 前尘

    英语:past events

    意思:过去的事情。
      ▶《荀子•成相》:“观往事,以自戒,治

  • 春愁

    读音:chūn chóu

    繁体字:春愁

    意思:春日的愁绪。
      ▶南朝·梁元帝《春日》诗:“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
      ▶唐·李白《愁阳春赋》:“春心荡兮如波,春愁乱兮如云。”
      ▶唐·张祜《折杨柳枝》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