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吕子》 京洛三年客,云霄万里违。

京洛三年客,云霄万里违。

意思:京洛三年客,云霄里违背。

出自作者[明]何景明的《送吕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京洛三年客,云霄万里违》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归隐之意的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客居京洛三年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渴望。 首联“京洛三年客,云霄万里违”直接点明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志。诗人以“京洛三年客”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这繁华都市中的漂泊感,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厌倦。而“云霄万里违”则表达了诗人对更高远、更广阔世界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当前生活的不满和无奈。 颔联“上书俱不报,解佩独先归”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上书朝廷却未得到回应,只能独自离开京洛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里的“上书”和“解佩”都是典故,前者出自屈原的故事,后者则是与神仙传说相关的典故,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颈联“北极临燕甸,南山绕汉畿”描绘了京洛的地貌和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不舍。这里的“北极”和“南山”都是京洛的地标,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京洛的复杂情感,既有留恋,又有无奈。 尾联“相将未可料,歧路断蓬飞”则表达了诗人的迷茫和无奈。诗人通过比喻自己如同断蓬一样在未知的道路上飘荡,暗示了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迷茫。这里的“歧路”既指现实中的道路,也暗喻人生的道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以及对京洛的描绘和留恋,展现了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京洛三年客,云霄万里违。
上书俱不报,解佩独先归。
北极临燕甸,南山绕汉畿。
相将未可料,歧路断蓬飞。
作者介绍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关键词解释

  • 京洛

    读音:jīng luò

    繁体字:京洛

    英语:capital

    意思:亦作“京雒”。
     
     1.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
      ▶汉·班固《东都赋》:“子徒习秦·阿房之

  • 云霄

    读音:yún xiāo

    繁体字:雲霄

    短语:九天 满天 太空 高空

    英语:the sky

    意思:(云霄,云霄)

     1.天际,高空。
      ▶《西京杂

  • 万里

    读音:拼音:wàn lǐ 五笔:dnjf

    万里的解释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6*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