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饮马长城窟行》 末德争先鸣。

末德争先鸣。

意思:最后德争先鸣。

出自作者[魏晋]陆机的《饮马长城窟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军队行军打仗的诗篇,通过对阴山行军途中的自然景象和艰苦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将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首先,诗中通过对阴山的高峻、积雪的岩壁、坚冰的川流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行军途中的艰难险阻,同时也表达了将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这种描绘方式不仅突出了行军途中的艰苦,也展现了将士们的坚韧和勇气。 其次,诗中通过对猃狁未夷、征人岂徒旋等句子的表达,展现了将士们对战争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他们不满足于一般的赏赐,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战斗,为国家收功单于旃,实现自己的荣耀和价值。这种表达方式展现了将士们的忠诚和勇敢,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最后,诗中通过对末德争先鸣、师克薄赏行等句子的表达,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在战争中,将士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面对敌人的攻击和死亡的威胁。因此,他们需要遵守严格的纪律和规定,以保持战斗力和士气。这种表达方式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展现了将士们的坚韧和勇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阴山行军途中的自然景象和艰苦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将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忠诚。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是研究古代战争和将士们生活的重要资料。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驱马陟阴山。
山高马不前。
往问阴山候。
劲虏在燕然。
戎车无停轨。
旌旆屡徂迁。
仰凭积雪岩。
俯涉坚冰川。
冬来秋未反。
去家邈以绵。
猃狁亮未夷。
征人岂徒旋。
末德争先鸣。
凶器无两全。
师克薄赏行。
军没微躯捐。
将遵甘陈迹。
收功单于旃。
振旅劳归士。
受爵藁街传。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历任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关键词解释

  • 先鸣

    读音:xiān míng

    繁体字:先鳴

    意思:(先鸣,先鸣)

     1.首先鸣叫。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平阴之役,先二子鸣”晋·杜预注:“十八年,晋伐齐,及平阴。
      ▶州绰获殖绰、郭最。故自比

  • 末德

    读音:mò dé

    繁体字:末德

    意思:《庄子•天道》:“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后因以“末德”谓战争。
      ▶晋·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末德争先鸣,凶器无两全。师克薄赏行,军没微躯捐。”

  • 争先

    读音:zhēng xiān

    繁体字:爭先

    短语:先下手为强 争先恐后 先发制人 先声夺人

    英语:try to be the first

    意思:(争先,争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