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边词十三首(并客燕时到马水口及宣府之作)》 好把鸳鸯靴上脑,倩谁双缚马鞍鞒。

好把鸳鸯靴上脑,倩谁双缚马鞍鞒。

意思:喜欢把鸳鸯靴上脑,请谁双捆绑马鞍鞒。

出自作者[明]徐渭的《边词十三首(并客燕时到马水口及宣府之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长缨办取锁娇娆,马上纤腰恐不牢。好把鸳鸯靴上脑,倩谁双缚马鞍鞒。》,它是一首描绘马和骑手的诗歌。 首先,诗的前两句“长缨办取锁娇娆,马上纤腰恐不牢。”描绘了骑手和马的形象。这里的“长缨”是一个比喻,代表了骑手的缰绳,而“锁娇娆”则可能指的是他要追逐的目标,可能是美丽的姑娘或者江山社稷。骑手紧紧地握住缰绳,准备驾驭他的马,展现出他的决心和勇气。而马上的纤腰女子恐怕无法保持稳定,这暗示了马匹的矫健和力量。 接下来的两句“好把鸳鸯靴上脑,倩谁双缚马鞍鞒。”进一步描绘了骑手和马的关系。骑手准备把一对鸳鸯靴绑在马头上,这可能意味着他希望马匹能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然而,接下来的问题是谁来绑住马鞍鞒呢?这暗示了骑手需要一个伙伴或者助手来帮助他完成这个任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骑手和马的形象,展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配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美和敬仰之情。骑手和马的配合需要技巧、勇气和决心,这也是诗人所追求的品质。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勇敢和爱情的向往,这也是诗歌的主题之一。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人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缨办取锁娇娆,马上纤腰恐不牢。
好把鸳鸯靴上脑,倩谁双缚马鞍鞒。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马鞍

    读音:mǎ ān

    繁体字:馬鞍

    英语:saddle

    意思:(马鞍,马鞍)
    放在骡马背上供人骑坐的器具。两头高,中间低。
      ▶《玉臺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 鸳鸯

    读音:yuān yāng

    繁体字:鴛鴦

    短语:鸾凤 比翼鸟

    英语:mandarin duck

    意思:(鸳鸯,鸳鸯)

     1.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

  • 鞍鞒

    读音:ān qiáo

    繁体字:鞍鞽

    意思:`见“鞍桥”。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