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张侍郎》 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

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

意思:司徒东镇写信请求,丞相西来骑马迎接。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送张侍郎》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司徒和丞相的威望和影响力,以及他们对于地方治理的贡献。诗中通过描绘他们受到的尊重和敬仰,以及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展示了他们的卓越才能和领导力。 首句“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通过描绘司徒和丞相收到信函和消息后的行动,展示了他们的威望和影响力。司徒从东部镇守之地迅速写信请求帮助,而丞相则骑马前往迎接,这表明他们受到地方官员和民众的尊重和敬仰。 第二句“两府元臣今转密”,进一步强调了司徒和丞相在朝廷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他们作为两府元臣,是朝廷的核心成员,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句“一方逋寇不难平”,则表达了他们的能力和智慧。他们能够处理地方上的问题,平定逃亡的盗贼,这表明他们具有卓越的领导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司徒和丞相的形象和行为,展示了他们的威望、地位和能力,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地方治理的关注和对国家发展的期望,展现了诗歌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
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司徒

    读音:sī tú

    繁体字:司徒

    英语:situ

    意思: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唐·虞因之。
      ▶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汉哀帝·元寿

  • 走马

    读音:zǒu mǎ

    繁体字:走馬

    英语:gallop along on horseback

    意思:(走马,走马)

     1.骑马疾走;驰逐。
      ▶《诗•大雅•绵》:“古公亶父,来朝

  • 驰书

    读音:chí shū

    繁体字:馳書

    意思:(驰书,驰书)
    急速送信。
      ▶宋·丁谓《丁晋公谈录》:“契丹兵果自退,而续驰书至,求通好。”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公阴与谋,驰书与所善之王太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