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伤妓人董氏四首》 舞席沾残粉,歌梁委旧尘。

舞席沾残粉,歌梁委旧尘。

意思:舞席沾残粉,梁尘把旧歌。

出自作者[唐]张说的《伤妓人董氏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美丽、哀愁和孤独的爱情故事。它描绘了一位名叫“董氏”的女子,她有着娇娆的美丽,被人们誉为窈窕之名。然而,她的爱情生活并不如意,充满了悲伤和孤独。 首联“董氏娇娆性,多为窈窕名。”描绘了董氏的美丽和魅力,她有着娇娆的性情,常常被人们誉为窈窕之名。这为读者勾勒出一位美丽、热情、充满魅力的女性形象。 颔联“人随秋月落,韵入捣衣声。”描绘了董氏的美丽与哀愁。在月落时分,她的美丽和韵味如同秋月一般,令人陶醉。然而,她的哀愁也如同秋夜的寂寥,令人感到凄凉。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董氏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颈联“粉蕊粘妆簏,金花竭翠条。”进一步描绘了董氏的美丽和精致的生活。她的妆奁上粘满了粉蕊,她的金花和翠条都显得那么精致。这表明董氏的生活精致而高雅,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尾联“独伤窗里月,不见帐中人。”表达了董氏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她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明月,却看不到帐中的爱人。这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孤独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董氏的美丽、哀愁和孤独。它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董氏的情感世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董氏娇娆性,多为窈窕名。
人随秋月落,韵入捣衣声。
粉蕊粘妆簏,金花竭翠条。
夜台无戏伴,魂影向谁娇。
旧亭红粉阁,宿处白云关。
春日双飞去,秋风独不还。
舞席沾残粉,歌梁委旧尘。
独伤窗里月,不见帐中人。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

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张说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

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关键词解释

  • 歌梁

    读音:gē liáng

    繁体字:歌梁

    意思:指歌馆的屋梁。亦借指歌馆。典出《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舞馆识余基,歌梁

  • 舞席

    读音:wǔ xí

    繁体字:舞席

    意思:舞蹈时用以铺地的席子。
      ▶南朝·陈徐陵《走笔戏书应令》诗:“舞席秋来卷,歌筵无数尘。”
      ▶唐·王勃《九成宫颂》:“风闺夕敞,携少女于歌筵;月幌霄胧,下姮娥于舞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