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卷中临江仙 闺情》 不识秋来镜里,个中时见啼妆。

不识秋来镜里,个中时见啼妆。

意思:不知道秋天来镜子里,一个中午见啼妆。

出自作者[清]徐灿的《卷中临江仙 闺情》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不识秋来镜里,个中时见啼妆》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优美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美丽和独特,同时也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情感。 首先,诗中通过“不识秋来镜里,个中时见啼妆”描绘了秋天到来,季节更迭,人们对于季节变化的感知。这里的“啼妆”是一种特殊的化妆方式,通常指的是用胭脂在眼角处画上泪痕妆,表达出一种哀愁和凄美的情感。这种妆容在秋天这个容易让人产生离别和哀愁的季节里,更加突出。 “碧波清露殢红香”描绘了秋天的水景,碧波荡漾,清露点点,荷花香浓。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秋天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心羞结,多半是空房”进一步描绘了人物的内心情感。莲心羞结指的是莲蓬状的莲子,这里用来比喻人物内心的纠结和矛盾。多半是空房则暗示了人物的情感空虚和寂寞。这两句诗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诗句“低阁垂杨罢舞,窥帘归雁成行”描绘了秋天的另一个景象:垂杨低垂,归雁成行。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温暖和希望,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人物的期待和盼望。 最后,“梦魂曾到水云乡”表达了人物的梦想和向往,暗示了人物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而“细风将雨,一夜冷银塘”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细风将雨,银塘冷清,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凄美和冷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人物的情感,表达了一种哀而不伤的情感。它既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独特,也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整首诗的意境优美,语言细腻,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识秋来镜里,个中时见啼妆。
碧波清露殢红香。
莲心羞结,多半是空房。
低阁垂杨罢舞,窥帘归雁成行。
梦魂曾到水云乡。
细风将雨,一夜冷银塘。
作者介绍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蘋,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

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

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关键词解释

  • 时见

    读音:shí jiàn

    繁体字:時見

    意思:(时见,时见)

     1.指诸侯不在规定期间朝见天子。
      ▶《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郑

  • 个中

    读音:gè zhōng

    繁体字:個中

    英语:[Formal] therein

    意思:(参见个中,箇中)

    详细释义:1.此中,这里面。宋?苏轼?西江月?昨夜扁舟词

  • 不识

    读音:bù shí

    繁体字:不識

    英语:fail to see; be ignorant of; not know; not appreciate

    意思:(不识,不识)

     1.不知道,不

  • 啼妆

    读音:tí zhuāng

    繁体字:啼妝

    意思:(参见啼妆,啼粧)

    解释:1.见\"啼妆\"。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