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张大理文柔别后见寄韵》 桂招非小隐,萍泛是同流。

桂招非小隐,萍泛是同流。

意思:桂招不是小隐藏,萍泛是同流。

出自作者[明]杨慎的《次张大理文柔别后见寄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垂老云南戍,逢君海上州》。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和时间下创作的,即作者在云南垂老之年,遇到了朋友在海上州。 首联“桂招非小隐,萍泛是同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否定,以及对萍水相逢的朋友的认同。作者认为,像桂树一样的小隐生活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像浮萍一样的漂泊生活却能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同行。这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和自我认知。 颔联“江汉询幽侧,关山慰阻修”描绘了作者和友人在江汉地区寻求幽静之处,虽然关山阻隔,但彼此的慰藉已经足够。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共同目标的追求。 颈联“欲酬平子赠,空有畔牢愁”表达了作者想要像司马相如一样赠诗表达情感,但却只能感到愁苦,因为现实中的困难和阻碍无法克服。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作者在云南垂老之年遇到朋友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既有对隐居生活的否定,也有对漂泊生活的认同;既有对朋友的深厚感情,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深沉而感人的诗歌。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描绘作者和友人的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垂老云南戍,逢君海上州。
桂招非小隐,萍泛是同流。
江汉询幽侧,关山慰阻修。
欲酬平子赠,空有畔牢愁。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关键词解释

  • 小隐

    读音:xiǎo yǐn

    繁体字:小隱

    意思:(小隐,小隐)
    谓隐居山林。
      ▶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宋·陆游《寓叹》诗:“小隐终非隐,休官尚是官。”

    <
  • 同流

    读音:tóng liú

    繁体字:衕流

    意思:
     1.诸水合流。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河水又南,瀵水入焉……河中渚上,又有一瀵水,皆潜相通,故吕忱曰:《尔雅》:异出同流为瀵水。”
      ▶北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