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庭》 春院阴阴翠霭低,春庭寂寂晓光迷。

春院阴阴翠霭低,春庭寂寂晓光迷。

意思:春院阴阴翠霭低,春季庭院寂静清晨光迷。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春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春院阴阴翠霭低,春庭寂寂晓光迷》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对春院、春庭、花、蜂、燕、梧桐、草、禽鸟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幽雅的氛围。 首联“春院阴阴翠霭低,春庭寂寂晓光迷。”描绘了春天的庭院景象,绿意盎然,低垂的翠霭,寂静的春庭,清晨的光影迷蒙。通过“阴阴”、“低垂的翠霭”、“寂寂的春庭”等词句,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颔联“花间蜂去抱黄粉,苔上燕来衔绿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花间的蜜蜂在采集花粉,苔藓上的燕子在衔取泥巴筑巢。诗人通过“抱黄粉”和“衔绿泥”这两个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蜜蜂和燕子的勤劳和生机。 颈联“两行高梧初荫合,一翻新草恰生齐。”描绘了院子的变化,高大的梧桐树开始遮蔽阳光,新翻的草皮整齐地生长。通过“初荫合”和“新草恰生齐”这两个细节,诗人展示了春天的变化和新生。 尾联“微禽已识幽人意,飞下栏干向里啼。”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禽鸟描绘成懂得人意的小精灵,它们飞下栏杆向里啼叫,仿佛在庆祝春天的到来。这一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生机,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充满生机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禽鸟描绘成懂得人意的小精灵,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整首诗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院阴阴翠霭低,春庭寂寂晓光迷。
花间蜂去抱黄粉,苔上燕来衔绿泥。
两行高梧初荫合,一翻新草恰生齐。
微禽已识幽人意,飞下栏干向里啼。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晓光

    读音:xiǎo guāng

    繁体字:曉光

    意思:(晓光,晓光)
    清晨的日光。
      ▶南朝·梁简文帝《侍游新亭应令》诗:“晓光浮野映,朝烟承日迴。”
      ▶唐·杜荀鹤《秋日寄吟友》诗:“蝉树生寒色,渔潭落晓光。”

  • 寂寂

    读音:jì jì

    繁体字:寂寂

    英语:still

    意思:
     1.寂静无声貌。
      ▶三国·魏·曹植《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怳,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

  • 阴阴

    读音:yīn yīn

    繁体字:陰陰

    意思:(阴阴,阴阴)
    I

     1.幽暗貌。
       ▶唐·李端《送马尊师》诗:“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
       ▶宋·苏轼《李氏园》诗:“阴阴日光淡,

  • 春院

    读音:chūn yuàn

    繁体字:春院

    意思:
     1.春日的院落。
      ▶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三:“天黑闭春院,地清栖暗芳。”
      ▶元·萨都剌《题美人织锦图》诗:“日长春院机声动,梭影穿花飞小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