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杜宇》 曾为深冤无处雪,长年江上哭青春。

曾为深冤无处雪,长年江上哭青春。

意思:曾为深冤无处雪,年长江上哭青春。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闻杜宇》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曾为深冤无处雪,长年江上哭青春。平林雨歇残阳后,愁杀天涯去国人。》,作者是唐朝诗人张祜。 首句“曾为深冤无处雪”中,“深冤”二字引人深思,作者可能是在表达一种难以申诉的冤屈。此句中,“雪”字也寓有蒙冤难雪,无处申诉的悲凉意味。而“曾为”二字,表明了这种冤屈已经存在过,而且可能曾经尝试过申诉,但未能得到解决。 “长年江上哭青春”一句,表达了作者常年漂泊在江上的孤独和悲伤,青春在无情的漂泊中流逝,却无法挽留。其中,“哭”字用得巧妙,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逝去青春的哀悼,也加深了诗中的悲凉情感。 “平林雨歇残阳后”描绘了一幅雨后的黄昏江景图,平林、残阳、雨后湿漉漉的江边,这些元素都带有凄清、冷落的气氛,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孤独和悲伤。 “愁杀天涯去国人”中的“天涯去国”是指远离故国的旅途,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远行他乡的愁思和无奈。“愁杀”二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极度痛苦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常年漂泊在江上的孤独和悲伤,以及对远行他乡的愁思和无奈,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悲凉和哀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唐诗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为深冤无处雪,长年江上哭青春。
平林雨歇残阳后,愁杀天涯去国人。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长年

    读音:cháng nián

    繁体字:長年

    短语:终年

    英语:all the year round

    意思:(长年,长年)
    I

     1.长寿。
       

  • 无处

    读音:wú chǔ

    繁体字:無處

    意思:(无处,无处)
    I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
       ▶《孟子•公孙丑下》:“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注:“我在

  • 青春

    读音:qīng chūn

    繁体字:青春

    短语:身强力壮 常青 后生 年少

    英语:youth

    意思:
     1.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
      ▶《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