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醉留东野》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意思:四方上下赶走东野,虽然有离别没有机会遇到。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醉留东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李白和杜甫的赞扬和致敬诗,表达了作者对两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中表达了对李白和杜甫的深深遗憾,因为他们没有能够同时生活在一起,无法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作者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展示了其对两位诗人的敬仰之情。 接着,作者提到了自己的朋友东野,他虽然没有得到官职,但他的才华和人格魅力却得到了作者的赞赏。作者认为东野就像一只青蒿,虽然矮小,但却能够依靠长松而立,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然后,作者表达了对东野的敬仰之情,希望自己能够像駏蛩一样始终追随东野。駏蛩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能够追随主人,不离不弃。在这里,作者将东野比作神兽駏蛩,表达了他对东野的忠诚和追随之情。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东野的思念之情,希望自己能够变成云彩,跟随东野;而东野则变成龙,展现出他的威武和力量。作者通过这种想象的方式,表达了对东野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整首诗充满了对李白和杜甫的敬仰之情和对东野的赞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忠诚和追随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两位伟大诗人的致敬,也是对友情的赞美和追求的体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我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东野

    读音:dōng yě

    繁体字:東野

    意思:(东野,东野)

     1.东郊。泛指乡野。
      ▶《晋书•庾峻传》:“知足如疏广,虽去列位而居东野,与人父言,依于慈;与人子言,依于孝……是故先王许之,而圣人贵之。”

  • 无由

    读音:wú yóu

    繁体字:無由

    意思:(无由,无由)
    没有门径;没有办法。
      ▶《仪礼•士相见礼》:“某也愿见,无由达。”
      ▶郑玄注:“无由达,言久无因缘以自达也。”
      ▶《汉书•刑法志》:“

  • 四方

    读音:sì fāng

    繁体字:四方

    短语:方块 方框

    英语:four-way

    意思:
     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

  • 上下

    读音:shàng xià

    繁体字:上下

    短语:天壤 好坏 高低

    英语:up and down

    意思:I

     1.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补义:附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