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却望无锡芙蓉湖》 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

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

意思:清白天不风家禽少,却怀疑当初梦镜湖绵延秋季。

出自作者[唐]李绅的《却望无锡芙蓉湖》

全文赏析

这是一组写景诗,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将自然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首联“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描绘了湖水的宽阔和山脉的遥远,以及烟雾缭绕的景象。颔联“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则表现了清昼无风,凫雁稀少的宁静景象,令人怀疑这是初梦的镜湖之秋。颈联“丹橘村边独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则以丹橘村边的微火和雁初飞为背景,描绘了落叶垂杨的萧条景象,隔着水面传来捣衣声,增添了几分寂寥之感。 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通过描绘波影参差、背日岚光、望中海树等景象,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变幻之美。同时,通过描绘倦鸟归云、翠崖幽谷等景象,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和壮美。 整组诗以景写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慨和赞叹。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整组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壮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
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
丹橘村边独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
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逐波云影参差远,背日岚光隐见深。
犹似望中连海树,月生湖上是山阴。
旧山认得烟岚近,湖水平铺碧岫间。
喜见云泉还怅望,自惭山叟不归山。
翠崖幽谷分明处,倦鸟归云在眼前。
惆怅白头为四老,远随尘土去伊川。
作者介绍 李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镜湖

    读音:jìng hú

    繁体字:鏡湖

    英语:Lake Jinghu

    意思:(镜湖,镜湖)
    古代长江以南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之一。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
      ▶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

  • 清昼

    读音:qīng zhòu

    繁体字:清晝

    意思:(清昼,清昼)
    白天。
      ▶唐·李白《秦女休行》:“手挥白杨刀,清昼杀雠家。”
      ▶宋·杨万里《题望韶亭》诗:“峄山桐树半夜鸣,泗水石头清昼跃。”
      

  • 凫雁

    读音:fú yàn

    繁体字:鳧雁

    意思:(凫雁,凫雁)
    亦作“凫鴈”。
     
     1.野鸭与大雁。有时单指大雁或野鸭。
      ▶《荀子•富国》:“然后飞鸟凫雁若烟海。”
      ▶《楚辞•九辩》:“凫鴈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