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远游》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意思:灵魂忽然上升去而不返,形体独自留下枯槁消残。

出自作者[先秦]屈原的《远游》

全文创作背景

**《远游》是先秦诗人屈原所作的一首抒情诗,其创作背景与屈原晚年的生活境遇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当时,屈原已被楚王放逐,流落他乡,生活困顿,内心充满忧愤。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他创作了这首游仙诗,通过想象神游仙境的方式来排遣内心的苦闷。 **同时,《远游》也反映了屈原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无奈**。他选择离开楚国,周游四方,但又对国家和人民充满眷恋,这种矛盾的心态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远游》不仅是屈原探索内心世界的重要作品,也是他人生境遇和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 以上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
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
内惟省以端操兮,还应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与化去而不风兮,名
作者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枯槁

    读音:kū gǎo

    繁体字:枯槁

    短语:干巴巴

    英语:withered and yellow

    近义词: 枯瘠、焦枯、干涸、枯竭、面黄肌瘦、枯瘦、干枯、干瘦、枯萎、

  • 倏忽

    读音:shū hū

    繁体字:倏忽

    短语:转眼间 一瞬间 转眼 一念之差 弹指之间 转手 瞬息 顷刻间 瞬时 转瞬 瞬 转瞬间 瞬间 一下子 转 刹那间 转脸 时而 一晃 倏

    英语:

  • 忽而

    读音:hū ér

    繁体字:忽而

    英语:sometimes

    意思:
     1.忽然。
      ▶《楚辞•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还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