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好事者,逐此不逐彼。
意思:如果有什么好事的人,驱逐这不驱逐他。
出自作者[宋]郑刚中的《辨毕方》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观为指导,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盗贼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其产生的根源和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首先,诗中指出,贫穷是盗贼产生的开始。在贫困的情况下,人们没有足够的储备,无法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官府的追呼更是无休无止,使得人们无法安居乐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会被鼓动参与盗贼活动,以获取生存所需的财物。
其次,诗中强调了社会环境对盗贼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纵火等妖幻行为可能会被鼓动起来,以威慑民众,迫使他们加入盗贼行列。这种鼓动行为无疑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混乱,使得盗贼问题更加严重。
最后,诗中批评了那些喜欢捕风捉影、无事生非的人。他们将赤文和白章的文字作为祸乱的根源,却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他们应该关注贫困和社会的稳定问题,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不负责任、无事生非的人的批评和谴责。这首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对于我们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