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塞上感怀》 烽火微茫天去远,月中鸿雁送秋声。

烽火微茫天去远,月中鸿雁送秋声。

意思:烽火模糊天走远,月中鸿雁送秋声。

出自作者[明]王清的《塞上感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戍卫图,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争的忧虑。 首句“西风关外雪初晴”,以西风、关外、雪初晴为背景,勾勒出一幅边疆雪景图。这里的“西风”暗示着边塞地区的季节变化,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而“关外”则表明诗人身处边疆,远离故乡。 第二句“怀古思乡百感生”,诗人在边疆看到雪后初晴的景象,不禁想起了古人戍边的事迹,同时也思念起了远方的家乡。这里的“怀古”意味着诗人对历史的关注,对古人戍边精神的敬仰;“思乡”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三句“玉帐枕戈人万里,铁衣传箭夜三更”,诗人通过“玉帐”、“铁衣”等具象的事物,描绘出戍边将士的生活场景。他们在严寒的夜晚枕戈待旦,传递着战斗的信号。这里的“人万里”暗示着戍边将士离家千里,孤身一人在边疆戍守。 第四句“梦回绝域乌桓地,战罢空山敕勒营”,诗人通过梦境回到古代战场,想象着戍边将士们在乌桓地的战斗情景。而现实中,战罢后的敕勒营已是空山一片,荒凉无人。这里的“梦回”和“战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战争的残酷和戍边将士的孤独。 最后两句“烽火微茫天去远,月中鸿雁送秋声”,诗人以烽火、鸿雁等意象,表现了边疆战事的紧张和戍边将士的孤独。烽火渐行渐远,象征着战事的遥远;而月中的鸿雁则传递着秋天的信息,寓意着戍边将士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以边疆雪景为背景,通过对戍边将士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争的忧虑。诗歌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风关外雪初晴,怀古思乡百感生。
玉帐枕戈人万里,铁衣传箭夜三更。
梦回绝域乌桓地,战罢空山敕勒营。
烽火微茫天去远,月中鸿雁送秋声。

关键词解释

  • 秋声

    读音:qiū shēng

    繁体字:秋聲

    英语:autumn sound

    意思:(秋声,秋声)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 鸿雁

    读音:hóng yàn

    繁体字:鴻雁

    短语:雁 大雁 鸿

    英语:swan goose

    意思:(鸿雁,鸿雁)
    见“鸿鴈”。

    详细释义

  • 月中

    读音:yuè zhōng

    繁体字:月中

    英语:ides

    意思:
     1.月亮里。亦指月宫。
      ▶唐·骆宾王《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黄庭内景经•高奔》“高

  • 烽火

    读音:fēng huǒ

    繁体字:烽火

    短语:乱 仗 战祸 战争 战乱 战 战事 干戈 兵戈 刀兵

    英语:signal fire

    意思:
     1.古时边防报

  • 微茫

    读音:wēi máng

    繁体字:微茫

    英语:blurred; hazy

    意思:亦作“微芒”。
     
     1.隐秘暗昧;隐约模煳。
      ▶晋·葛洪《抱朴子•祛惑》:“此妄语乃尔,而人犹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