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刘相公见访》 欹枕松窗迥,题墙道意新。

欹枕松窗迥,题墙道意新。

意思:倾斜枕松窗迥,题墙道意新。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刘相公见访》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位禅师的高尚品格和独特魅力。 首联“千骑拥朱轮,香尘岂是尘。如何补衮服,来看衲衣人。”描绘了禅师受到众多弟子拥戴的场景,他们簇拥着禅师的车轮,香尘飞舞,但这些尘世间的繁华,在禅师眼中,不过如过眼云烟,并非真实存在。这表达了禅师超脱世俗,追求内心清净的境界。而“如何补衮服,来看衲衣人。”一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禅师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品格,他不受世俗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理。 颔联“庄叟因先觉,空王有宿因。对花无俗态,爱竹见天真。”表达了禅师具有庄子般的智慧和先觉,同时也具有佛家的空灵和悟性。他面对花时没有世俗的俗态,而是欣赏和领悟到了花中的真谛;他爱竹,从中看到了自然的天真和纯净。这些描述展现了禅师的独特性格和人格魅力。 颈联“欹枕松窗迥,题墙道意新。戒师惭匪什,都讲更胜询。”描述了禅师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他倚枕在松树旁的窗前,思考着佛道的新理念;他在墙上题诗表达自己的道义和思想,这些诗作都充满了新的启示。这里表达了禅师对佛道的深深热爱和追求。 尾联“桃熟多红璺,茶香有碧筋。高宗多不寐,终是梦中人。”则借用了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来表达禅师的智慧和人生观。成熟的桃子多有红色的裂痕,这象征着人生中的挫折和磨难;茶香中有碧绿的筋脉,这象征着人生的苦难和坚韧。而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最终只会像梦中的游魂一样虚无缥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禅师的独特魅力、生活方式和人生观,表达了对禅师深深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借用了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来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和人生观。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千骑拥朱轮,香尘岂是尘。
如何补衮服,来看衲衣人。
庄叟因先觉,空王有宿因。
对花无俗态,爱竹见天真。
欹枕松窗迥,题墙道意新。
戒师惭匪什,都讲更胜询。
桃熟多红璺,茶香有碧筋。
高宗多不寐,终是梦中人。
作者介绍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松窗

    读音:sōng chuāng

    繁体字:鬆窗

    意思:临松之窗。多以指别墅或书斋。
      ▶唐·顾况《忆山中》诗:“蕙圃泉浇溼,松窗月映闲。”
      ▶唐·李德裕《寄茅山孙炼师》诗之三:“独寻兰渚翫迟晖,闲倚松窗望翠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