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满江红·自入春来》 旧说沈香亭北似,今虽濯锦江头少。

旧说沈香亭北似,今虽濯锦江头少。

意思:旧说沈香亭北面好像,现在虽濯锦江头少。

出自作者[宋]李曾伯的《满江红·自入春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春天的景色和花卉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首先,诗的开头“自入春来,花信费、几番风了。”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信风是古代对季节的称呼,即春天的风。作者通过描述春天的风几番吹过,才使得万花开放,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接着,“先付与、红妆万点,苍颜一笑。”这里作者用“红妆万点”形容万花盛开,用“苍颜一笑”形容岁月流逝后,虽然容颜苍老,但依然对生活保持乐观的态度。 “旧说沈香亭北似,今虽濯锦江头少。”这里作者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沈香亭是古代皇家花园中的一座亭子,而现在虽然没有了皇家园林的繁华,但依然有如花锦簇的景象。 “最可人、枝上月笼春,烟含晓。”这里描绘了月色下的花朵,如同一层轻纱笼罩着春天,烟雾中透露着清晨的微光,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亨会称,花王好。嘉聘惜,梅兄早。”这里作者用“花王”和“梅兄”来比喻花朵的美丽和高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珍惜。 “对芳容细玩,天然新巧。”这里作者用“天然新巧”来形容花朵的自然之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最后,“羯鼓不须催太甚,霓裳易散梨园老。”作者用“羯鼓”和“霓裳”来比喻生命的短暂和美好,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催太甚”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易散”则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花朵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入春来,花信费、几番风了。
先付与、红妆万点,苍颜一笑。
旧说沈香亭北似,今虽濯锦江头少。
最可人、枝上月笼春,烟含晓。
亨会称,花王好。
嘉聘惜,梅兄早。
对芳容细玩,天然新巧。
羯鼓不须催太甚,霓裳易散梨园老。
任杜鹃、犹自殿韶华,呼殷道。

关键词解释

  • 江头

    引用解释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读音:jiā

  • 濯锦

    读音:zhuó jǐn

    繁体字:濯錦

    意思:(濯锦,濯锦)

     1.成都一带所产的织锦,以华美着称。亦指漂洗这种织锦。
      ▶唐·元稹《感石榴二十韵》:“暗虹走缴绕,濯锦莫周遮。”
      ▶唐·段成式《酉

  • 香亭

    读音:xiāng tíng

    繁体字:香亭

    意思:内置香炉的结彩小亭。可抬,旧时赛会、出殡用之。
      ▶宋·陆游《放翁家训》:“近世出葬,或作香亭、魂亭、寓人、寓马之类,一切当屏去。”

    解释:

  • 沈香

    读音:shěn xiāng

    繁体字:瀋香

    意思:亦作“沉香”。
     
     1.香木名。产于亚热带,木质坚硬而重,黄色,有香味。心材为着名熏香料。中医以含有黑色树脂的树根或树干加工后入药,有镇痛、健胃等作用。亦指这种植物的木

  • 锦江

    读音:jǐn jiāng

    繁体字:錦江

    英语:Jin Jiang River

    意思:(锦江,锦江)
    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艷,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