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野炊白沙沙上》 一望平田皆沃壤,只生枯苇与寒芦。

一望平田皆沃壤,只生枯苇与寒芦。

意思:一看到平田都肥沃的土壤,只活芦苇和寒芦。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野炊白沙沙上》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山行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与感慨。 首联“半日山行底路涂,欲炊无店籴无珠。”描述了诗人在山中行走了半日,找不到合适的路,想要做饭却没有店铺购买食材。“底路涂”表现了路难走的情境,“无店籴无珠”则突显了诗人在荒郊野外的无奈。 颔联“旋将白石支燃鼎,却展青油当野庐。”描绘了诗人就地取材,用白石支起炉灶,用青油搭建简陋的野外住所。“旋将”、“却展”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灵活应对,“白石”、“青油”则描绘了野外生活的艰苦。 颈联“一望平田皆沃壤,只生枯苇与寒芦。”描绘了诗人远望平原上的肥沃土地,却只生长着枯萎的芦苇和寒芦。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荒凉与肥沃并存的现象。 尾联“风餐露宿何亏我,玉馔琼楼合属渠。”表达了诗人风餐露宿并不觉得吃亏,而那些玉馔琼楼应该属于别人。这一联突显了诗人豁达的态度和高尚的品质。 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山行中的艰辛与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半日山行底路涂,欲炊无店籴无珠。
旋将白石支燃鼎,却展青油当野庐。
一望平田皆沃壤,只生枯苇与寒芦。
风餐露宿何亏我,玉馔琼楼合属渠。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沃壤

    读音:wò rǎng

    繁体字:沃壤

    意思:肥美的土地。
      ▶汉·祢衡《鹦鹉赋》:“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徐迟《狂欢之夜》:“伟大的沃壤啊!这童话中的金河王山谷啊!小林子,小牧场,纸折似的庐舍。”

    <
  • 一望

    引用解释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

  • 寒芦

    读音:hán lú

    繁体字:寒蘆

    意思:(寒芦,寒芦)
    寒天的芦苇;干芦苇。
      ▶南朝·梁·沈约《咏雪应令》:“思鸟聚寒芦,苍云轸暮色。”
      ▶宋·陆游《对酒》诗:“密篠持苫屋,寒芦用织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