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我公出把司农节,粟麦还于地上流。

我公出把司农节,粟麦还于地上流。

意思:我公出来把司农节,粟麦回在地上流。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一位地方官员在治理水旱灾害和促进农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第一句“三晋山河数十州”,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三晋山河的广袤,同时点明了该官员所在的行政区域之大。三晋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领土,包括现在的山西、河北和河南的部分地区。山河数十州,是对该地区各个州郡的概括,暗示了该官员所管辖的地域之广。 第二句“频年水旱不能秋”描绘了该地区频年遭受水旱灾害的情景,使得秋季的收成大受影响。这里用了一个“频年”,强调了这种情况的持续性和严重性。 第三句“我公出把司农节”是对该官员的赞美。我公出把司农节,意味着这位官员在国家司农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负责管理农业生产和赈灾救济。这句话表达了对该官员的尊重和赞扬。 第四句“粟麦还于地上流”是描述该官员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赈灾措施,使得粟麦等农作物得以在地面上自由生长,从而改善了农业生产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这句话表达了该官员的治理能力和对农民的关怀,也体现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高度评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诗句,表达了对该官员的赞美和敬意,同时也描绘了该地区水旱灾害的严重性和该官员在治理农业方面的努力。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治理者的敬意和赞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和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晋山河数十州,频年水旱不能秋。
我公出把司农节,粟麦还于地上流。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公出

    读音:gōng chū

    繁体字:公出

    短语:出差 出勤

    英语:be away on official business

    意思:因公事而外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 地上

    读音:dì shàng

    繁体字:地上

    意思:
     1.陆地上。
      ▶《周礼•春官•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亦指地面上。
      ▶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

  • 司农

    读音:sī nóng

    繁体字:司農

    意思:(司农,司农)

     1.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
      ▶《吕氏春秋•季冬》:“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

  • 上流

    读音:shàng liú

    繁体字:上流

    英语:upper class

    意思:
     1.河流的上游。一般指距发源地较近的一段河川。
      ▶《左传•襄公十四年》:“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