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遗兴》 夏忧忽忽丹心破,万事悠悠两鬓华。

夏忧忽忽丹心破,万事悠悠两鬓华。

意思:夏担心匆匆丹心破,万事悠悠两鬓华。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遗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诗,描绘了一个贫困孤独的客人在异乡的生活和心情。诗人借助青灯、鼠窥、落月、啼乌等意象,营造出寂静、凄凉的夜晚氛围,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江汉、溪山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 在诗的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贫作客”、“两鬓华”等词语,直接抒发了他身处异乡、生活贫困的苦闷和无奈。同时,诗人也借助“夏忧忽忽”、“万事悠悠”等词语,表达了他内心的忧虑和无奈。 在诗的结构和语言上,诗人采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子和流畅自然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具有和谐的韵律和美妙的音乐感。同时,诗人也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的佳作,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欣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青灯斗鼠窥寒砚,落月啼乌送迥笳。
江汉置身贫作客,溪山合眼梦还家。
夏忧忽忽丹心破,万事悠悠两鬓华。
谁与健帆先度鸟,更无留滞向天涯。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丹心

    读音:dān xīn

    繁体字:丹心

    短语:诚心诚意 诚意 红心 真情 童心 肝胆 心腹 至诚

    英语:loyalty

    意思:赤诚的心。
      ▶三国·魏·阮籍《

  • 忽忽

    读音:hū hū

    繁体字:忽忽

    英语:before we notice it; fast; quickly

    意思:
     1.倏忽,急速貌。
      ▶《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兮其

  • 鬓华

    读音:bìn huá

    繁体字:鬢華

    意思:(鬓华,鬓华)
    花白的鬓髮。
      ▶宋·欧阳修《采桑子》词:“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是当年醉里声。”
      ▶元·揭傒斯《和族子节京城客思》:“岁月日夜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