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少年·陇云溶泄》 陇云溶泄,陇山峻秀,陇泉呜咽。

陇云溶泄,陇山峻秀,陇泉呜咽。

意思:陇道微波泄漏,陇山峻秀,陇泉呜咽。

出自作者[宋]万俟咏的《忆少年·陇云溶泄》

全文赏析

这首诗《陇云溶泄,陇山峻秀,陇泉呜咽》是一首描绘陇山风光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生动描绘陇云、陇山、陇泉等自然景观,以及行人的愁绝之情,展现了陇山峻秀、壮美之景。 首句“陇云溶泄”形象地描绘了陇山云气的流动,给人一种自然之美的感觉。接着,“陇山峻秀”则进一步强调了陇山的峻峭秀美,使人对陇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陇泉呜咽”则通过描绘陇泉的呜咽声,营造出一种凄凉、哀怨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行人的愁绝之情。 “行人暂驻马,已不胜愁绝。”这两句诗描绘了行人的动作和情感,他们暂时停下马匹,因为愁绪满怀,无法自已。这里的“暂”字用得巧妙,既表现了行人的无奈和沉重的心情,也暗示了他们可能在此处停留一段时间,以便稍作休息和调整。 “上陇首、凝眸天四阔。”这两句诗描绘了行人的视角和远眺的景象。他们登上陇头,远望天际,视野开阔,心情也似乎得到了一些舒缓。 “更一声、寒雁凄切。”这句诗描绘了寒雁的鸣叫声,给人一种凄凉、哀怨的感觉,进一步烘托出行人的愁绝之情。 “征书待寄远,有知心明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希望将自己的思念之情通过书信传递给远方的亲人,而明月则是他心中的知己,陪伴他度过寂寞的时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陇山的风光和行人的愁绝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陇云溶泄,陇山峻秀,陇泉呜咽。
行人暂驻马,已不胜愁绝。
上陇首、凝眸天四阔。
更一声、寒雁凄切。
征书待寄远,有知心明月。
作者介绍
万俟咏(“万俟”是复姓,读作mòqí),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关键词解释

  • 峻秀

    读音:jùn xiù

    繁体字:峻秀

    意思:
     1.高峻秀丽。
      ▶唐·沈佺期《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诗:“诸岭皆峻秀,中峰特美好。”
     
     2.指书法挺拔秀丽。
      ▶宋·苏辙《子

  • 陇山

    读音:lǒng shān

    繁体字:隴山

    意思:(陇山,陇山)
    山名。
      ▶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古时又称陇坂、陇坻。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斤江水》:“陇山、终南山、惇物山在扶风·武功县西南也。”

  • 呜咽

    读音:wū yè

    繁体字:嗚咽

    短语:作 响 鸣

    英语:sob

    意思:(呜咽,呜咽)

     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
      ▶汉·蔡琰《悲愤》诗之一:“

  • 溶泄

    读音:róng xiè

    繁体字:溶泄

    解释:1.晃动貌;荡漾貌。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