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黄子默》 得句见眉睫,外慕何足言。

得句见眉睫,外慕何足言。

意思:有句出现睫毛,羡慕什么说。

出自作者[宋]张栻的《送黄子默》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怀念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了对这位朋友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联“元佑不复见,太史今诸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朋友离开后,世事变迁,但朋友的精神和风范仍然在人们心中流传。 颔联“人物尚论世,典刑故犹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怀念。 颈联“酣歌拓金戟,三年佐雄藩”,描述了朋友在任职期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赞赏和怀念。 尾联“顾以感知己,跋马向修门”,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感激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信心。整首诗充满了对友谊、人生、理想的思考和追求,是一首非常有价值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元佑不复见,太史今诸孙。
人物尚论世,典刑故犹存,酣歌拓金戟,三年佐雄藩。
超然车马中,高韵独孤骞。
永怀白鸥盟,修竹满故园。
得句见眉睫,外慕何足言。
顾以感知己,跋马向修门。
朝开英俊管,王度待讨论。
小试翰林手,乘槎薄昆仑。
我懒卧衡麓,秋风撷兰荪。
交游叹益落,拭目看腾掀。
轩冕岂足贵,政尔名义尊。
执手念相闻,此意古所敦。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张栻是宋代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东林党领袖”和“宋代人才辈出时期的巨匠之一”。

为政治变革和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张栻生活在宋朝政治风波中,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他曾任太学博士、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务,提倡“变法”以革除官僚腐败,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张栻还致力于文化繁荣,著有《仪礼注疏》、《周易集注》等大量著作,对后世文化和儒家学派影响深远。

具有前瞻性和独特见解:张栻在政治和哲学上的思想非常前卫,提出了“尊王攘夷”的主张,并且主张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他重视世界观的深入挖掘,创立了“格物致知”的哲学理论,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独特见解。

有争议的言论:张栻在其言论中,曾有所谓“义胆忠肝派”和“独立自主”的言辞,对封建礼法和等级制度持反对态度,引起了当时社会权贵的反感。此外,在历史上,张栻也因为一些政治错误而被人诟病,如早年与王安石等人合作推动“新法”,未能取得成功,反而招致了很多非议。

关键词解释

  • 眉睫

    读音:méi jié

    繁体字:眉睫

    英语:eyebrows and eyelashes

    意思:
     1.眉毛和睫毛。亦泛指人的形貌。
      ▶《庄子•庚桑楚》:“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

  • 得句

    读音:de jù

    繁体字:得句

    意思:谓诗人觅得佳句。
      ▶唐·周贺《上陕府姚中丞》诗:“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谏诤余。”
      ▶宋·陆游《晴甫一日复大风雨连日不止遣怀》诗:“得句已无前辈赏,开编时与古人游。”

  • 足言

    读音:zú yán

    繁体字:足言

    意思:谓用完美的文采夸饰言语。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陆德明释文:“足,将住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