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意思:
我的朋友东南美,从前听说登上这楼。
出自作者[唐]崔曙的《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
全文创作背景
根据所提供的知识,可以了解到《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是唐代诗人崔曙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张贞期的亡故有关。诗人登上水门楼,看到了已故友人张贞期题写的望黄河诗,因此产生了感慨,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悲痛之情。在唐代,诗歌创作常常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这首诗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相关句子
不见此楼烟雨、未应回。
--
出自《虞美人·阑干表立苍龙背》作者:[宋]姜夔
安得世上人,共此楼中客。
--
出自《赠庄贤良招隐楼三首》作者:[宋]项安世
早年登此楼,退想不胜愁。
--
出自《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作者:[唐]李续
此楼登眺好,终日俯平湖。
--
出自《题龙关水楼》作者:[明]僧天祥
荒城大如斗,此楼何峥嵘。
--
出自《西楼》作者:[宋]王亘
想见此楼上,阅尽蜀人才。
--
出自《水调歌头·舣棹汉嘉口》作者:[宋]魏了翁
夜月家家望,亭亭爱此楼。
--
出自《南楼望月》作者:[唐]皎然
满眼伤心处,谁能上此楼。
--
出自《九日登中郎沙市宅上三层楼》作者:[明]袁中道
吾行半东南,松江东南奇。
--
出自《题黄长孺松江图古笺》作者:[宋]陈著
桓桓东南征。
--
出自《从军诗》作者:[魏晋]王粲
东南锺秀。
--
出自《酹江月/念奴娇》作者:[宋]无名氏
搔首东南顾。
--
出自《还都道中诗》作者:[南北朝]鲍照
东南望河尾。
--
出自《赠故人马子乔诗》作者:[南北朝]鲍照
流泉东南流。
--
出自《和刘中书仙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东南有才子。
--
出自《赐张率诗》作者:[南北朝]萧衍
天汉东南倾。
--
出自《拟明月皎夜光诗》作者:[魏晋]陆机
织女东南顾。
--
出自《拟迢迢牵牛星诗》作者:[魏晋]陆机
吾友。
--
出自《如梦令 蒙友惠词》作者:[元]王哲
吾友。
--
出自《如梦令 蒙友惠词》作者:[元]王哲
算此外、谁欤吾友?
--
出自《赠苏崑生(苏,固始人,南曲为当今第一。曾》作者:[清]陈维崧
张君吾友精天机。
--
出自《陶与权宅观张于正山水图》作者:[明]袁凯
相见无藩篱,洒落真吾友。
--
出自《送吴荣楷之官浙江三首》作者:[清]曾国藩
吾友岂憔悴,西山空崔巍。
--
出自《秋吟》作者:[宋]晁说之
今日湖亭共游汎,追怀子美昔同时。
--
出自《酬汾守郑大夫》作者:[宋]李复
况闻登俊杰,即日是升平。
--
出自《疾病》作者:[宋]晁说之
尝闻登其巅,直视太行云。
--
出自《和圣俞游梁王吹台有感》作者:[宋]韩维
异县忽闻登帅阃,此身那得侍宾筵。
--
出自《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诗二首》作者:[宋]康执权
霜鬓未闻登翰苑,缓公高步或因诗。
--
出自《诚斋以南海朝天两集诗见惠因书卷末》作者:[宋]张镃
诗句原文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作者介绍
崔曙(?—739年),一作署,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人,唐朝状元、诗人。
崔曙自幼失去双亲,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可惜,第二年,崔曙就病故了。崔曙死后只留下一女,名叫“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
关键词解释
东南
读音:
dōng nán
繁体字:
東南
短语:
北部 沿海地区 西北部
英语:
southeast
意思:
(东南,东南)
1.介于东与南之间的方位或方向。
东南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