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谢王尚贤见访》 诗名吾不如公干,清兴君何减子猷。

诗名吾不如公干,清兴君何减子猷。

意思:诗名我不如您干,清兴你怎么减少子猷。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谢王尚贤见访》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清兴”和“林下之趣”,通过对筇竹、寒冷的天气、清兴、林下之游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 首句“畏跌始知筇有力,怯寒常以衲蒙头。”描绘了作者对筇竹的喜爱,因为只有它能在险峻的地方支撑着作者,而衲衣则代表了寒冷天气的无奈。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 “诗名吾不如公干,清兴君何减子猷。”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清兴的热爱,并以此与子猷相提并论。清兴是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是他对自然美的欣赏。 “林下方将分半席,江边作麽返扁舟。”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林下悠闲的生活,与江边的扁舟生活相映成趣。这表达了作者对林下之游的喜爱,也透露出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骚坛尚有阳岩在,岂必担簦更远求。”表达了作者对骚坛的热爱,并以此表达了他对文学的追求。这也暗示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的追求。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畏跌始知筇有力,怯寒常以衲蒙头。
诗名吾不如公干,清兴君何减子猷。
林下方将分半席,江边作麽返扁舟。
骚坛尚有阳岩在,岂必担簦更远求。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诗名

    读音:shī míng

    繁体字:詩名

    意思:(诗名,诗名)
    善于作诗的名声。
      ▶唐·冯贽《云仙杂记•石斧欲砍断诗手》:“杜甫子宗武,以诗示院兵曹,兵曹答以石斧一具,随使并诗还之。
      ▶宗武曰:‘斧,父斤也

  • 清兴

    读音:qīng xīng

    繁体字:清興

    意思:(清兴,清兴)
    清雅的兴致。
      ▶唐·王勃《山亭夜宴》诗:“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元·张可久《小梁州•访杜高士》曲:“飞来峰下树青青,添清兴,流水玉琴

  • 公干

    读音:gōng gàn

    繁体字:公乾

    短语:差事

    英语:business

    意思:(公干,公干)

     1.公正干练。
      ▶唐·元稹《中书省议举县令状》:“

  • 子猷

    读音:zǐ yóu

    繁体字:子猷

    意思:晋·王徽之的字。
      ▶王羲之之子。性爱竹,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居会稽时,雪夜泛舟剡溪,访戴逵,至其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则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南朝·宋·刘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