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西塞山怀古》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意思: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思考。 首联“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诗人以西晋灭东吴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尽失的场景。诗人用“楼船”和“铁锁”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决绝。同时,“沉江底”、“出石头”等词句,也暗示了历史的沉重和不可逆转。 颔联“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结局。铁锁的沉入江底,象征着金陵王气的结束和历史的转变。降幡的升起,则代表了东吴政权的终结和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这一联通过具体的战争场景,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诗人从战争的残酷中抽身而出,以一种更为深沉的视角看待历史。诗人感叹人世间的往事总是让人伤感,但山形依旧枕江流,历史的痕迹虽然难以抹去,但时间仍在继续。这一联既表达了对历史的哀思,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尾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诗人以一种更为开阔的视角看待历史变迁。如今四海为家,世界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模样。曾经的金陵故垒,如今只剩下萧萧芦荻秋。这一联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思考。诗人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石头

    读音:shí tou

    繁体字:石頭

    短语:石块

    英语:stone

    意思:(石头,石头)

     1.石;石块。
      ▶唐·寒山《诗》之一九三:“飢餐一粒伽陀药

  • 千寻

    读音:qiān xún

    繁体字:千尋

    意思:(千寻,千寻)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左思《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