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徐隐父宰余干二首》 治状要须闻岂弟,此行端为霁威严。

治状要须闻岂弟,此行端为霁威严。

意思:治理的情况需要听到这兄弟,这行端为晴威严。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送徐隐父宰余干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地方官员的职责和工作环境。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以及描述一些具体的工作场景,如处理案件、管理属下等,展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首句“地方百里身南面,翻手冷霜覆手炎”描绘了地方官员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挑战。地方虽小,但责任重大,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如同手握冷霜(象征严酷)和覆手之炎(象征温和)般变化无常。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地方官员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赘婿得牛庭少讼”一句,借用了一个典故,描述了地方官员在处理纠纷时的智慧和公正。在古代社会,赘婿通常被视为弱势群体,而他们能在处理讼案中有所作为,体现了公正和公平。 “长官斋马吏争廉”描绘了官员的廉洁形象,以及他与属下的关系。长官以身作则,骑马巡视,与吏员一同争先恐后地追求廉洁。这体现了官员对自身的要求和对属下的影响。 “邑中丞掾阴桃李,案上文书略米盐”进一步描述了日常工作,包括处理各种案件、公文和琐事。这些工作看似琐碎,但却关乎民生,需要官员细致入微地处理。 “治状要须闻岂弟,此行端为霁威严”表达了诗人对地方治理的期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地方呈现平和、安宁的状态,同时也展现出对法律的尊重和执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地方官员的工作环境和具体工作场景,展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地方呈现和谐、公正、廉洁的状态,同时也展现出对法律的尊重和执行。这首诗充满了对公正、公平和廉洁的追求,以及对地方治理的深刻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地方百里身南面,翻手冷霜覆手炎。
赘婿得牛庭少讼,长官斋马吏争廉。
邑中丞掾阴桃李,案上文书略米盐。
治状要须闻岂弟,此行端为霁威严。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威严

    读音:wēi yán

    繁体字:威嚴

    短语:俨 俨然 尊严

    英语:stateliness

    意思:(威严,威严)

     1.严厉;严肃。
      ▶《礼记•曲礼

  • 治状

    读音:zhì zhuàng

    繁体字:治狀

    意思:(治状,治状)
    施政的成绩。
      ▶《汉书•王尊传》:“﹝郑宽中﹞举奏尊治状,迁为东平相。”
      ▶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籍没奸党》:“﹝李鑑﹞为吾邑令,治状

  • 要须

    读音:yào xū

    繁体字:要須

    意思:(要须,要须)

     1.必须;需要。
      ▶《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天下未宁,要须良臣以镇边境。”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满二石米以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