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湖中鴈诗》 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

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

意思:悬飞竟然不下,战乱尚未成行。

出自作者[南北朝]沈约的《咏湖中鴈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季水乡景象,以雁群为主要描绘对象,表达了旅途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回归故乡的期待。 首联“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描绘了春天满塘的水和旅雁飞翔的场景,旅雁每迥翔一句表现了雁群飞行的高远与矫健。这一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雁群飞翔的场景,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进一步描绘了雁群在水中的活动和形态,以及它们带着霜的收敛翅膀的状态,表现了雁群在迁徙过程中的艰辛与坚韧。 颈联“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通过描绘雁群在波浪中浮动和单独一只雁追逐孤独的光芒,表现了雁群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助。 接着,尾联“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描绘了雁群悬飞不起、乱起不成行的状态,进一步表现了雁群在旅途中的困苦和无奈。 最后两句“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通过描绘雁群刷羽摇漾、一举回归故乡的场景,表现了雁群对故乡的思念和期待回归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雁群的生动描绘,表现了旅途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回归故乡的期待,寓意深刻,感人至深。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春天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
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
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
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
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作者介绍 沈约简介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

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

关键词解释

  • 成行

    读音:chéng háng

    繁体字:成行

    意思:I
    准备起行;动身。
       ▶《左传•襄公十年》:“诸侯既有成行,必不战矣。”
       ▶《宋书•王僧达传》:“时南郡王·义宣求留江陵,南蛮不解,不成行。”

  • 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
  • 悬飞

    读音:xuán fēi

    繁体字:懸飛

    意思:(悬飞,悬飞)
    悬空飞翔。
      ▶南朝·梁·沈约《咏湖中雁》:“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

    解释:1.悬空飞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