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王昌龄》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意思:淹留野寺出来,向孤立山第二。

出自作者[唐]李颀的《送王昌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友人的思念。 首联“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交代了送别地点和离别时的暮色,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漕水向东流去,暗示着离别的方向和时间的推移;而暮色中的情感,则表达了离别时的感伤和不舍。 颔联“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在荒野的寺庙中停留,看着友人远去的背影,孤山在暮色中显得更加清晰。这一联通过视觉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离别的场景和情感。 颈联“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描绘了送别后的景象。前方数千里,没有杂草和芦苇,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前路的期待。这一联通过空间和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尾联“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向往。在梦中,友人来到了金陵城,这是一个富有情感和回忆的地方。这一联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通过景色和情感的描写,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友人的思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作者介绍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关键词解释

  • 孤山

    读音:gū shān

    繁体字:孤山

    英语:inselberg

    意思:山名。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林逋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孤山处士。
      ▶孤山北麓有

  • 向背

    读音:xiàng bèi

    繁体字:曏背

    英语:support or oppose

    意思:(参见嚮背)

     1.指切合与不切合。
      ▶《尉缭子•天官》:“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谓

  • 淹留

    读音:yān liú

    繁体字:淹留

    英语:stay for a long period

    意思:
     1.羁留;逗留。
      ▶《楚辞•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三国·魏·曹丕《

  • 野寺

    读音:yě sì

    繁体字:野寺

    意思:野外庙宇。
      ▶唐·韦应物《酬令狐司录善福精舍见赠》诗:“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床。”
      ▶宋·苏轼《游杭州山》诗:“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
      ▶清·张锡祚《谒韦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