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孙正之》 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意思:外表瘦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能招。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寄孙正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形象,表达了对其才华和学识的赞美。首联“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描绘了诗人的外貌清瘦,内心苦涩,气质飘逸,仿佛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难以被世俗所招揽。颔联“能举丘山惟笔力,可摩云日是风标”则突出了诗人的才华和风采,以丘山比喻其笔力雄健,能够举重若轻,以摩云日比喻其风采照人,具有高远的气度和风范。颈联“诗篇缀缉应千首,学术窥寻岂一朝”强调了诗人的学识渊博和创作丰富,诗篇数量庞大,学术造诣深厚,非一日之功。尾联“耳冷高谈经岁远,江南春动雪还消”则表现了诗人不被世俗所理解,高谈阔论被冷落的境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的到来,雪消冰融,诗人的才华和学识终将得到认可和赞赏。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诗人的形象和才华,表达了对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能举丘山惟笔力,可摩云日是风标。
诗篇缀缉应千首,学术窥寻岂一朝。
耳冷高谈经岁远,江南春动雪还消。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空林

    读音:kōng lín

    繁体字:空林

    意思:
     1.渺无人迹的树林。
      ▶晋·张协《杂诗》之六:“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

  • 飘飘

    读音:piāo piāo

    繁体字:飄飄

    意思:(飘飘,飘飘)

     1.风吹貌。
      ▶晋·陶潜《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唐·韩愈《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旆卷以舒。

  • 不可

    读音:bù kě

    繁体字:不可

    英语:cannot

    意思:
     1.不可以;不可能。
      ▶《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