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遣忧》 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

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

意思:纷纷骑着白马,捋捋着黄巾。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遣忧》

全文赏析

【卢注】广德元年,吐蕃入寇,边将告急,程元振皆不以闻。十月深入,上方治兵,吐蕃已度便桥。上出幸陕州,吐蕃入京师,焚烧一空。公闻而心伤,故曰遣忧。吴曾《漫录》:唐顾陶大中丙子岁编《唐诗类选》载此诗,世所传杜集皆无之。

  乱离知又甚①,消息苦难真。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②。纷纷乘白马③攘攘著黄巾④。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乱离一句,直摄通章。禄山之(,) 后,再陷吐蕃,故云又甚。代宗出奔,未知复国,故云难真。受谏二句,推致乱之由。白马四句,伤世乱之极。《杜臆》:若早能受谏,则无今日之乱,至临危而忆古入,亦已晚矣。【卢注】旧以受谏句指柳伉一疏,此在长安既陷之后。按是年四月,郭子仪数为上言,吐蕃、党项不可忽,宜早为之备,上狃于和好而不纳。至还京,劳子仪曰:“用卿不早,亦已晚矣。”代宗之劳子仪,犹明皇之思九龄也。公不忍明言,故托之古人。白马,指侯景。黄巾,指张角。是时高晖以城降吐蕃,王献忠胁丰王珙以迎吐蕃,吕太一乘机作乱,故云纷纷攘攘。末二亦借隋形唐,盖讳言也。)

  ①《诗》:“乱离瘼矣。”②孙楚《牵府君碑》:“临危运奇。”【钱笺】《剧谈录》:明皇幸蜀,妃子既死,一日登高山望秦川,谓高力士曰:“吾取张九龄言,不至于此。”遣使祭之,吹笛为曲,号《谪仙怨》。③《史记》:汉王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侯景传》: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④《史·货殖传》:“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后汉灵帝时,钜鹿人张角,自称天公,其部帅有三十六万人,皆著黄巾,同日反叛。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乱离知又甚,消息苦难真。
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
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
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攘攘

    读音:rǎng rǎng

    繁体字:攘攘

    英语:disorderly; confusing; chaotic

    意思:I
    纷乱貌。
       ▶《古诗源》卷一引《六韬》:“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

  • 白马

    读音:bái mǎ

    繁体字:白馬

    英语:Baima

    意思:(白马,白马)

     1.白色的马。
      ▶《左传•定公十年》:“公子地有白马四。公嬖向魋。
      ▶魋欲之。”

  • 纷纷

    读音:fēn fēn

    繁体字:紛紛

    短语:纷扰 纷乱 淆乱 混乱 扰乱 困扰 狂乱 乱糟糟 乱哄哄 狂躁

    英语:one after another

    意思:(纷纷

  • 乘白

    读音:chéng bái

    繁体字:乘白

    意思:古代指战车和军旗。
      ▶《荀子•王制》:“司马知师旅甲兵乘白之数。”
      ▶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荀子二》:“白谓白旗……《逸周书•克殷解》:‘武王乃手大白以麾诸侯。’

  • 黄巾

    读音:huáng jīn

    繁体字:黃巾

    意思:(黄巾,黄巾)

     1.东汉末年张角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
      ▶《后汉书•皇甫嵩传》:“角(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