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友人》 不恨形骸老闾里,遂令唇舌满长安。

不恨形骸老闾里,遂令唇舌满长安。

意思:不恨形体老巷里,于是让唇舌满长安。

出自作者[宋]周文璞的《寄友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流落他乡的感受。诗人在异地他乡漂泊,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诗中通过描绘夜深人静时分和早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流落他乡铩羽翰,半年宁复记悲欢。”诗人以鸟喻人,表达了自己在异地他乡的孤独和无助。颔联“夜传楼鼓思城角,朝见江船念客鞍。”则描绘了夜晚和早晨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夜深人静时,楼鼓声声,思念着故乡的城角声;早晨看到江边的船只,又想起自己客居他乡的鞍马。 颈联“不恨形骸老闾里,遂令唇舌满长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但又不恨自己年老体衰,回到故乡也无济于事,只能让自己的言语满长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落。 尾联“寄声好在文章友,目送春云自倚栏。”诗人向文章友人寄语,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在春云中独自倚栏,默默地注视着春天的景色,感受着生活的美好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通过描绘夜深人静和早晨的景象,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流落他乡铩羽翰,半年宁复记悲欢。
夜传楼鼓思城角,朝见江船念客鞍。
不恨形骸老闾里,遂令唇舌满长安。
寄声好在文章友,目送春云自倚栏。

关键词解释

  • 闾里

    读音:lǘ lǐ

    繁体字:閭裏

    英语:native village; home town

    意思:(闾里,闾里)

     1.里巷;平民聚居之处。
      ▶《周礼•天官•小宰》:“听闾里以

  • 形骸

    读音:xíng hái

    繁体字:形骸

    短语:躯壳 形体

    英语:the human body

    意思:
     1.人的躯体。
      ▶《庄子•天地》:“汝方将忘汝神气,堕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