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卜算子·谁把洛阳花》 因赋 谁把洛阳花,翦送河阳县。

因赋 谁把洛阳花,翦送河阳县。

意思:因此赋

出自作者[宋]郭应祥的《卜算子·谁把洛阳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赏花场景的诗,通过对赏花过程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人们赏花的愉悦心情和花的美丽。 首句“谁把洛阳花,翦送河阳县”,诗人以疑问的语气开始,表达了洛阳的花被剪送到了河阳县。这里的“洛阳花”无疑是指最美丽的花,而“河阳县”则暗示了赏花的地点。这种美丽的花被送到这个地方,无疑是为了供人们欣赏。 “魏紫姚黄此地无,随分红深浅”两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花的美丽和人们对花的欣赏。这里,“魏紫姚黄”指的是最美丽的花,而“随分红深浅”则暗示了人们对花的颜色的欣赏。 “小插向铜瓶,一段真堪羡。”两句中,诗人描绘了人们将花插入铜瓶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花的喜爱和欣赏。铜瓶在这里成为了花的陪衬,更加强调了花的美丽。 “十二人簪十二枝,面面交相看。”最后两句描绘了人们欣赏花的场景,十二个人分别插着十二枝花,每个人都在欣赏自己的花和别人插的花。这种场景充满了欢乐和愉悦,也展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赏花场景,展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花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客以赏之,仍呼侑尊者六辈,酒半,人簪其一,恰恰无欠余。
因赋 谁把洛阳花,翦送河阳县。
魏紫姚黄此地无,随分红深浅。
小插向铜瓶,一段真堪羡。
十二人簪十二枝,面面交相看。

关键词解释

  • 河阳

    读音:hé yáng

    繁体字:河陽

    英语:Heyang

    意思:(河阳,河阳)

     1.黄河北岸。
      ▶南朝·梁·江淹《别赋》:“君居淄右,妾家河阳。”
      ▶元·袁桷《清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