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游山三首》 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修真。

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修真。

意思:所有骨膻腥倘若不厌倦,希望提供薪水看修行。

出自作者[宋]邓肃的《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游山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高岩去天尺五耳,下飞瀑布千寻水》是一首对高人隐士生活的赞美和向往的诗。诗中描绘了高峻的山岩、飞流的瀑布、山间的瘦竹和枯松,以及诗人杖藜寻幽访胜,欲拜师学道的情景。 首联“高岩去天尺五耳,下飞瀑布千寻水”,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山峰之高峻,仿佛离天只有一尺五,而从山崖飞流而下的瀑布则是千寻之水。这样的描绘为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神秘幽深的氛围。 颔联“山间瘦竹映枯松,岁寒相对凛君子”,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色。瘦竹、枯松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独特的冬日山景图。诗人以“君子”来比喻山间的瘦竹和枯松,表达了对高人隐士的敬仰之情。 颈联“杖藜去去寻幽人,剥啄扣门公勿嗔”,诗人表达了自己杖藜寻幽访胜的决心,并请求隐士不要责怪自己的打扰。 接下来四句是诗人的想象和期待:“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修真。”诗人表示愿意成为隐士的弟子,学习修真之道,隐士的高尚品质和深藏不露的特质让诗人深感敬仰。“高人隐几语言绝,大巧深藏端若拙。”这两句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他们隐居山林,深藏不露,语言简练,行为自然,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最后两句“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诗人表示自己可能是误入天目山,看到了唐公冠带铁,也就是看到了隐士的衣冠和身份。这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和自嘲。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高人隐士生活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清净、修真的向往和对高人隐士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和自嘲,以及对世俗的淡泊和超脱。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高人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岩去天尺五耳,下飞瀑布千寻水。
山间瘦竹映枯松,岁寒相对凛君子。
杖藜去去寻幽人,剥啄扣门公勿嗔。
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修真。
高人隐几语言绝,大巧深藏端若拙。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

关键词解释

  • 不厌

    读音:bù yàn

    繁体字:不厭

    英语:not mind doing sth

    意思:(不厌,不厌)
    I

     1.不嫌;不加以排斥。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

  • 薪水

    读音:xīn shuǐ

    繁体字:薪水

    英语:salary

    意思:
     1.柴和水。借指生活必需品。
      ▶《魏书•卢玄传》:“若实有此,卿可量朐山薪水得支几时……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

  • 凡骨

    读音:fán gǔ

    繁体字:凡骨

    英语:ulna

    意思:凡人或指凡人的躯体、气质。
      ▶唐·曲龙山《玩月诗》:“曲龙桥顶玩瀛洲,凡骨空陪汗漫游。”
      ▶宋·陆游《登上清小阁》诗:“欲求

  • 膻腥

    读音:shān xīng

    繁体字:膻腥

    意思:(参见羶腥)

     1.荤腥。亦指鱼肉类食物。
      ▶唐·高适《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诗:“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
      ▶唐·李绅《过荆门》诗

  • 修真

    读音:xiū zhēn

    繁体字:修真

    意思:(参见脩真)
    道教谓学道修行为修真。
      ▶唐玄宗《送道士薛季昌还山》诗:“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
      ▶明·陶宗仪《辍耕录•叙画》:“画人物必分贵贱气貌、朝代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