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长沙》 化工著手竟成春,万死一生未了身。

化工著手竟成春,万死一生未了身。

意思:大自然著手竟成春,九死一生没有了自己。

出自作者[近代]宁调元的《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长沙》

全文赏析

这首诗《化工著手竟成春,万死一生未了身。》是一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富有诗意的表达。它以化工为引子,描绘了自然万物的生长过程,以及生命在自然中的坚韧和脆弱。 首两句“化工著手竟成春,万死一生未了身。”中,“化工”指的是大自然,“著手”则象征着自然的创造和干预,“竟成春”则描绘了大自然的手法,使得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仿佛春天就在一瞬间到来。然而,“万死一生未了身”则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艰难,即使生命在自然中显得如此坚韧,但仍然面临着无数的危险和挑战。 接下来的两句“不分螟蛉争卧榻,徒令鹬蚌饱渔人。”进一步描绘了生命的复杂性和自然法则的残酷性。螟蛉是指一种绿色小虫,通常被视为大虫的食物。这里诗人用螟蛉争抢卧榻的场景,暗示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而“徒令鹬蚌饱渔人”则描绘了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法则的冷酷无情。 “庭前聚都缘命,枕上闻鹃定损神。”这两句则转向了对人生的思考。诗人认为,人生中的一切聚散离合都是命运的安排,人们无法抗拒。而“枕上闻鹃”则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孤独,让人容易感到精神疲惫。 最后两句“从古盛名多坎,试凭后果证前因。”是对因果报应的哲学思考。诗人认为,自古以来,那些声名显赫的人都会经历许多困难和挫折,这是他们过去的业报在现在的显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自然法则的残酷性。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理解自然法则,同时也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相信因果报应的存在。这首诗富有哲理和诗意,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化工著手竟成春,万死一生未了身。
不分螟蛉争卧榻,徒令鹬蚌饱渔人。
庭前聚都缘命,枕上闻鹃定损神。
从古盛名多坎,试凭后果证前因。
作者介绍 陈叔宝简介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关键词解释

  • 万死一生

    读音:wàn sǐ yī shēng

    繁体字:萬死一生

    英语:only one chance in ten thousand of preserving the life

    意思:1.犹言九死一生。极言生命

  • 未了

    读音:wèi liǎo

    繁体字:未了

    英语:unfinished; outstanding

    意思:
     1.没有完毕;没有结束。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十三》:“寒衣尚

  • 化工

    读音:huà gōng

    繁体字:化工

    英语:chemical engineering

    意思:
     1.指自然的造化者。语本汉·贾谊《鵩鸟赋》:“且夫天地为鑪兮,造化为工。”
      ▶唐·元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