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头呼天问何罪。
意思:仰头呼喊上天问什么罪。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出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诗,通过对奚人、契丹等民族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环境和民族关系。诗中通过对这些民族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首先,诗中通过对燕疆、古北阙、草屋、水泉、橐驼羊马、川谷、汉人何年等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奚人、契丹等民族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这些民族在连山渐少多平田的燕疆地区,自作草屋住,依靠水泉生活,散居在川谷之中,随着草枯水尽时不断迁徙。这些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环境。
其次,诗中通过对汉人和契丹人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汉人在被流徙后,逐渐改变服饰,保留语言,与契丹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他们通过力耕分获为生,赋役稀少,过着相对安定的生活。然而,由于汉奚单弱、契丹横行,他们常常受到契丹人的欺压和剥削。这些描绘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冲突。
最后,诗中通过对汉使和契丹人的描绘,反映了当时民族关系和政治局势的紧张。汉使的到来可能会引起契丹人的警惕和不安,而汉人的存在也可能会引起契丹人的侵略和扩张欲望。这种紧张的民族关系和政治局势,无疑给当时的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奚人、契丹等民族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展现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面貌。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民族冲突和政治局势的深刻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