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酬王平甫道中见寄》 栖宿与君何计得,半生飘荡似风毛。

栖宿与君何计得,半生飘荡似风毛。

意思:你有什么办法能栖息和,半辈子飘荡似风毛。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和酬王平甫道中见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命运悬于一线,百官无奈,民众困苦,诗人自己也漂泊无定。首联“安危魁柄倚谁操,敛笏千官拱赭袍。”描绘了国家安危之大任无人可承担,百官只能拱手而立,无力改变现状。颔联“能有本根持国论,岂须毫发间戎韬。”则表达了对有人能提出根本性的国家政策的期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国家的问题,而不需要过分拘泥于军事谋略。颈联“征求藉藉人多困,羁旅皇皇我亦劳。”则反映了民众因国家的征求而困苦,诗人自己也因漂泊不定而感到劳累。尾联“栖宿与君何计得,半生飘荡似风毛。”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和国家命运的无奈和悲叹,感觉自己像风中的毛絮一样飘荡无定。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安危魁柄倚谁操,敛笏千官拱赭袍。
能有本根持国论,岂须毫发间戎韬。
征求藉藉人多困,羁旅皇皇我亦劳。
栖宿与君何计得,半生飘荡似风毛。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半生

    读音:bàn shēng

    繁体字:半生

    短语:半辈子

    英语:half a lifetime

    意思:
     1.谓没有完全死。
      ▶北周·庾信《慨然成咏》:“交让未全

  • 飘荡

    读音:piāo dàng

    繁体字:飄盪

    短语:高扬 依依 飞扬 袅袅 飘忽 飘摇 飞舞 飘洒

    英语:fly over

    意思:(飘荡,飘荡)
    亦作“飘盪”。<

  • 栖宿

    读音:qī sù

    繁体字:棲宿

    英语:(of birds) to make an overnight stop on a tree or in a nest.

    意思:(栖宿,栖宿)
    亦作“栖宿”。

  • 风毛

    读音:fēng máo

    繁体字:風毛

    意思:(风毛,风毛)

     1.指毛羽随风飞散。
      ▶唐·韩愈《春雪》诗:“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参见“风毛雨血”。
     
     2.皮衣襟上和袖口处的装饰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