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时》 望惟书问平安到,乐在儿童读诵声。

望惟书问平安到,乐在儿童读诵声。

意思:失望只有书问平安到,音乐在儿童诵读声。

出自作者[宋]晁说之的《感时》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逋亡”、“残春”、“书问”、“儿童读诵声”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感。 首句“千里逋亡蒲柳身”中,“逋亡”指的是逃亡的人,而“蒲柳”则是作者自比,表达出一种衰颓之感。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遭遇的无奈和悲凉之情。 “泪痕长短送残春”一句,通过描绘眼泪的长度和春天的残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感。 “望惟书问平安到,乐在儿童读诵声”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平安和家乡的安宁的期盼,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儿童读书声和诵读声的喜爱之情。 “桑海恩深变未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龙蛇躁甚起何因”一句,通过描绘龙蛇的躁动来表达一种不安的情绪,暗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原因。 最后两句“即看廊庙申威令,为问勤王有几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重新振作的期望和对为国家尽忠的勇士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千里逋亡蒲柳身,泪痕长短送残春。
望惟书问平安到,乐在儿童读诵声。
桑海恩深变未得,龙蛇躁甚起何因。
即看廊庙申威令,为问勤王有几人。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关键词解释

  • 平安

    读音:píng ān

    繁体字:平安

    短语:康乐 安静 安居乐业 平稳 安乐 安生 平静 风平浪静 泰 稳定性 绥 稳定

    英语:safe and sound

    意思:<

  • 儿童

    读音:ér tóng

    繁体字:兒童

    短语:稚子 幼儿 孩子 小子 小儿 孺 竖子 孩 囡 报童 小孩子 小 小孩 童 娃娃 幼 小家伙 童子

    英语:child

  • 书问

    读音:shū wèn

    繁体字:書問

    意思:(书问,书问)
    书信;音问。
      ▶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五:“故足迹不至于门藩,书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