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偶书相留》 车中变服为秦客,头上南冠学楚囚。

车中变服为秦客,头上南冠学楚囚。

意思:车内改装为秦国,头上南冠学这个楚囚。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偶书相留》

全文赏析

这首诗《在昔有言无不雠,故於嘉咏岂宜休》是一首对古代诗词的赏析,表达了对古代诗词的热爱和敬意。诗中通过对吴国、汉宫等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诗词的赞美和传承的决心。 “出奇吴国将能战,探隐汉宫人戏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战争和文化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意。吴国出奇制胜、汉宫人戏阄等历史典故,展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吹笛梦来犹记曲,爱歌老去未忘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诗词的赞美和传承的决心。诗人对吹笛梦和爱歌等古代音乐文化进行了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诗词的传承和发扬的决心。 “车中变服为秦客,头上南冠学楚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意。诗人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意和传承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诗词的赞美和敬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诗词的传承和发扬的决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在昔有言无不雠,故於嘉咏岂宜休。
出奇吴国将能战,探隐汉宫人戏阄。
吹笛梦来犹记曲,爱歌老去未忘讴。
车中变服为秦客,头上南冠学楚囚。
日永欢呼遗博齿,夜深谈论废更筹。
海陵已有从游约,今欲西归且榜舟。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楚囚

    读音:chǔ qiú

    繁体字:楚囚

    英语:a person in predicament

    意思:《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本

  • 头上

    读音:tóu shàng

    繁体字:頭上

    意思:(头上,头上)

     1.头的上方;头顶。
      ▶五代·齐己《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二:“春残相忆荆江岸,一只杜鹃头上啼。”
      ▶许杰《惨雾》下:“村上的

  • 变服

    读音:biàn fú

    繁体字:變服

    意思:(变服,变服)
    改变服饰;化装。
      ▶《战国策•魏策二》:“王若欲报齐乎,则不如因变服折节而朝齐,楚王必怒矣。”
      ▶鲍彪注:“不为人君服。”
      ▶宋·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