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苏州柳》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意思:老来处处云游遍,不像苏州柳最多。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苏州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天柳树的诗,通过对柳树的形态、飘絮等特性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柳树的赞美。 首句“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诗人以金谷园中的黄袅娜和曲江亭畔的碧婆娑来比喻柳树的形态,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轻盈和优美。金谷园和曲江亭都是历史上的名园,诗人以此为喻,表明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诗人通过对比不同地方的柳树,强调苏州的柳树是最多的,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苏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建筑而闻名。柳树是苏州的市花之一,也是苏州的代表性植物之一。诗人通过描绘苏州的柳树,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诗人通过对柳絮扑面、条条拂面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柳树的赞美。柳絮是春天特有的景象之一,也是诗人常用的意象之一。诗人通过描绘柳絮扑面、条条拂面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生动,通过对柳树的形态、飘絮等特性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不同地方的柳树,表达了自己对苏州的柳树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自然的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老来

    读音:lǎo lái

    繁体字:老來

    意思:(老来,老来)
    年老之后。
      ▶唐·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童孺交游尽,喧卑俗事牵。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
      ▶宋·陆游《孤坐无聊每思江湖之适》诗:“老来阅尽

  • 苏州

    读音:拼音:sū zhōu 五笔:alyt

    苏州的解释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全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

    词语分解

    • 苏的解
  • 游行

    读音:yóu xíng

    繁体字:游行

    短语:总罢工 示威 请愿 绝食

    英语:march

    意思:(参见游行)

     1.指作战时迂回运动。
      ▶《史记

  • 处处

    读音:chǔ chù

    繁体字:處處

    短语:街头巷尾 所在 天南地北 四野 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四海 四方 无处 八方 无所不在 万方

    英语:everywhere

  • 最多

    读音:拼音:zuì duō 五笔:jbqq

    最多的解释

    表示在数量上排名第一的事物。

    例句: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词语分解

    • 最的解释 最 ì 极,无比的:最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