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杨山人归嵩阳》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意思:不到嵩阳动十年,过去心事已是徒劳。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送杨山人归嵩阳》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诗人久不到嵩阳,再次来到嵩阳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首联“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诗人表达了他离开嵩阳已经十年,这期间他的心事已经变得毫无意义。这可能暗示着诗人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思考,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颔联“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朋友的怀念,同时也对嵩阳三十六峰的美丽景色表示了欣赏。这表明诗人虽然离开了,但他的记忆和情感并没有离开,他对嵩阳的热爱也没有改变。 颈联“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这里诗人描绘了夷门的春天景象,柳条摇曳,莺声啼鸣,却引起了他的泪水。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尾联“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曾经也想过像友人一样凿井耕田,但却没有被邀请。诗人认为友人因此而忘记了帝王的权力,这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嵩阳

    读音:sōng yáng

    繁体字:嵩陽

    意思:(嵩阳,嵩阳)

     1.嵩山之南。
      ▶唐·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诗:“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2.寺观名。在河南省·登封县·太室山下。

  • 徒然

    读音:tú rán

    繁体字:徒然

    短语:纸上谈兵 干 白搭 白 徒劳无益 贼去关门 海底捞月 一事无成 徒劳 虚 望梅止渴 瞎 隔靴搔痒 画饼充饥 水中捞月 徒劳无功 徒 扬汤止沸 乏 缘木求鱼 问道于盲

  • 旧时

    读音:jiù shí

    繁体字:舊時

    短语:已往 往常 往昔 往 昔年 早年 往年 昔日 昔 从前 以往 往日 往时 过去

    英语:old times

    意思:

  • 不到

    读音:bú dào

    繁体字:不到

    英语:absent oneself from

    意思:
     1.不到达。
      ▶《诗•大雅•韩奕》:“蹶父孔武,靡国不到。”
      ▶《儿女英雄传》第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