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难言身未果,且当从世共依违。
意思:这条路很难说他没有结果,而且应当从社会共同模棱两可。
出自作者[宋]王令的《和孙莘老将赴太平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志向和理想的深刻理解。
首句“先生素志已形诗,弟子何妨鼓瑟希。”描绘了老师已经将自己的志向通过诗歌表达出来,他的学生们也愿意跟随他的步伐,慢慢地学习。这里“素志”指的是老师一贯的志向,而“鼓瑟希”则象征着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慢慢地、谨慎地前进。
“时若伊周方有任,命如孔孟可无归。”这两句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诗人似乎在暗示,如果时机合适,他愿意效法伊尹、周公,承担起责任;而如果命运让他成为像孔子、孟子那样的人,他或许就不会有归宿。这里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个人利益,追求更高尚的理想境界的精神归宿。
“要终四海乘槎去,高谢西山食粟非。”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他希望能够结束四海漂泊的生活,像乘船漂洋过海那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他也表达了愿意放弃世俗的欲望,像隐居西山那样过一种简朴的生活。
“此道难言身未果,且当从世共依违。”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坚持,但他也明白实现这些理想并不容易。因此他决定暂时妥协于现实,但仍然保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这里的“依违”并非妥协之意,而是指在面对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时,需要灵活应对,寻找一个平衡点。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坚持,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积极展望。这首诗充满了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现实的无奈,读来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