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李常侍》 道情虽拟攀孤鹤,诗业那堪至远公。

道情虽拟攀孤鹤,诗业那堪至远公。

意思:道情虽然准备攀登孤鹤,诗业那可以到远公。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别李常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再至东山》,作者再次来到山东东山的旅程,表达了他对山水和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首句“楚水和烟海浪通,又擎杯锡去山东。”描绘了作者再次启程的情景,楚水烟波浩渺,海浪滔滔,而作者则带着酒杯和锡杖,踏上前往山东的旅程。这句诗充满了壮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期待和兴奋。 “道情虽拟攀孤鹤,诗业那堪至远公。”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他希望能像孤鹤一样高飞远翔,追求道家的超脱和自由。然而,他又深知自己的诗艺不足以描绘远公的深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敬仰和对诗歌创作的谦逊。 “梦入深云香雨滴,吟搜残雪石林空。”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想象和感受。他想象自己在深云中梦游,感受着香雨的滋润;在石林中吟诗,尽管已经残雪满地,但他仍然兴致勃勃。这两句诗充满了浪漫和诗意,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最后,“朱门再到知何日,一片征帆万里风。”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由的向往。他希望再次进入朱门,但更多的是期待一片自由的征帆,在万里风中自由飞翔。这句诗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作者对旅途和自然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旅途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道家思想和诗歌创作的敬仰和追求。它是一首充满浪漫和诗意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水和烟海浪通,又擎杯锡去山东。
道情虽拟攀孤鹤,诗业那堪至远公。
梦入深云香雨滴,吟搜残雪石林空。
朱门再到知何日,一片征帆万里风。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诗业

    引用解释

    诗歌创作的成就。 五代 齐己 《送朱秀才归闽》诗:“努力成诗业,无谋謁至公。”

    读音:shī yè

  • 那堪

    读音:nà kān

    繁体字:那堪

    意思:
     1.怎堪;怎能禁受。
      ▶唐·李端《溪行遇雨寄柳中庸》诗:“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宋·张先《青门引•春思》词:“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明·韩洽

  • 远公

    读音:yuǎn gōng

    繁体字:遠公

    意思:(远公,远公)
    晋高僧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世人称为远公。
      ▶唐·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宋·梅尧臣《访矿坑老僧》诗:“

  • 道情

    读音:dào qíng

    繁体字:道情

    英语:chanting of folk tales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simple percussion instruments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