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听蝉》 噪蝉声乱日初曛,弦管楼中永不闻。

噪蝉声乱日初曛,弦管楼中永不闻。

意思:呐喊蝉声乱天初曛,弦管楼中永远不知道。

出自作者[唐]赵嘏的《听蝉》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以景生情,情因景生的诗。全诗通过描绘秋日黄昏的蝉噪与楼中的弦管声,以及诗人自身的愁绪和远离故园的境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和生活的无奈感。 首句“噪蝉声乱日初曛”,通过描绘秋日黄昏时分的蝉噪声和落日余晖,营造出一种萧瑟、衰落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次句“弦管楼中永不闻”,通过对比喧嚣的蝉声和安静的楼中弦管声,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第三句“争奈愁人数茎发”,通过描述诗人自身的愁绪和白发,生动地表现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一句“故园秋隔五湖云”,通过提及远离的故园和五湖之隔,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使读者能感受到他深深的思念和无法归乡的无奈。 全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噪蝉声乱日初曛,弦管楼中永不闻。
争奈愁人数茎发,故园秋隔五湖云。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